十堰举办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8周年新闻发布会(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

时间:2022-12-12 09:30:30

地点:十堰传媒中心B区303会议室

主持人:市南水北调办政策研究科科长 龚慧

发言人:十堰市南水北调水源区保护中心党组成员 副主任 李文财、市生态环境局二级调研员 王勇

摘要:12日上午,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市政府新闻办在十堰传媒中心召开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第三场新闻发布会,市南水北调水源区保护中心、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向省市媒体介绍近年来十堰市在推进水源区保护、水污染防治、生态建设等方面的系列措施和成果。

12日上午,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市政府新闻办在十堰传媒中心召开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第三场新闻发布会,市南水北调水源区保护中心、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向省市媒体介绍近年来十堰市在推进水源区保护、水污染防治、生态建设等方面的系列措施和成果。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自2014年12月12日全线通水至2022年12月12日,已累计从丹江口水库调水达531.69亿立方米,惠及沿线24座大中城市、200多个县市区,直接受益人口达8500万人,极大缓解了华北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取得了巨大的政治、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十堰市是南水北调中线控制性和标志性工程丹江口水库大坝所在地、主要库区、移民集中安置区、核心水源区和纯调水区。十堰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始终把确保“一库碧水永续北送”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全域推进水污染防治,坚决当好“守井人”。面对南水北调动迁移民18.2万人的艰巨任务,全省把丹江口库区移民搬迁作为“一号工程”,举全省之力圆满实现了“四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三年彻底扫尾”的移民任务,国家有关部委评价十堰创造了世界水利工程移民史上的奇迹。

在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下,十堰以“五河”治理为重点,全域组织开展污染防治、生态修复攻坚战,不惜成本,不讲条件,不计代价,不打折扣,痛下决心铁腕治污,下足绣花功夫科学治水,在财政状况极度困难的情况下累计投入资金240亿元,全力打好“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和“净土持久战”,丹江口水库水质常年保持国家地表水Ⅱ类及以上标准,109项水质监测指标中,有106项达到了国家Ⅰ类水质标准,2015年入选首批“中国好水”水源地。全市23个国控考核断面达到优良个数22个,占比95.7%。

我市先后关停整治转产污染企业561家,毅然叫停培育了20多年的黄姜支柱产业,淘汰落后产能近300万吨,拒批不符合环保政策的项目145个,“十二五”以来全市单位CDP能耗下降6.4%、二氧化碳排放下降11.7%。

今年7月7日,南水北调中线引江补汉工程在丹江口市正式开工建设,这也标志着南水北调后续工程建设拉开了帷幕。该工程从长江三峡水库库区左岸龙潭溪取水,经湖北省宜昌市、襄阳市和丹江口市,终点位于丹江口水库大坝下游汉江右岸安乐河口,全长194.8公里,工程静态总投资582.35亿元,设计施工总工期108个月。工程实施以后,南水北调中线多年平均北调水量将由95亿立方米增加至115.1亿立方米,同时向汉江中下游补水6.1亿立方米,工程输水沿线补水3亿立方米。工程建成后,不仅有利于进一步发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效益,增加北调水量,更有利于提升汉江水资源调配能力,有效缓解汉江流域生态环境压力,改善汉江中下游水生态水环境问题,保障汉江生态安全。

下一步,十堰市将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锚定“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定位,坚持流域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从流域系统性和生态整体性出发,实施水质稳定达标、库区总磷控制、入河排污口整治、垃圾焚烧处理、污水治理效能提升、库周和岸线整治、矿山生态修复、土壤污染治理、库区环境安全风险防控、城乡面源污染治理等“十大攻坚行动”,多维度强化系统协同治理、以更大力度争取污染防治项目落地落实、以更完善机制提高监测预警与应急响应能力,严守水环境安全底线,确保一库碧水永续北送。(记者 吴楠)


责任编辑: 周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