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龙壹号生态园
天蓝气净、水清岸绿、生态宜居,行走在张湾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生态画卷呈现在眼前。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全国闻名的汽车老工业基地,张湾区多年来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工作,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稳步推进产业绿色转型升级,扛牢“守井人”政治责任,绿色低碳发展走在全市前列。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一张完美的张湾生态环保答卷为证:辖内河流水质全面改善,神定河于2021年成功消除地表水劣Ⅴ类,犟河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堵河水质稳定保持在地表水Ⅱ类,纳入十堰地表水考核的4个断面全部达标;大气环境质量持续稳中向好,提前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先后获评“省级生态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与考核典型县域城市”,曾连续三年在全市综合考核中排名县市区第一,生态环保和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双赢”。
花海引得游人流连忘返 通讯员 乐正波 摄
天蓝水清土净 环境保护交出新答卷
“蓝天白云常作客,诗画生活伴左右,美!”近日,家住张湾区红卫街道的市民张先生在朋友圈配文分享了一组蓝天白云照片,引来不少好友、同事点赞。
张湾辖内工业企业密布、沟叉暗涵纵横,承担着十堰城区60%工业污水、70%生活污水和100%生活垃圾处理任务。面对艰巨的生态环境治理保护任务,该区结合实际制订《张湾区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和年度实施方案,坚持问题导向,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聚力治理水污染。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区主要领导坚持定期巡河,主动查找问题,研究治理对策,以上率下带动各级河湖长积极巡河履责,在神定河流域开展巡河400余次,在犟河流域开展巡河300余次,巡查发现并解决水质隐患问题30余个,推进神定河、犟河支沟治理工作。常态化开展区管污水管网巡查管护工作,持续开展水质监测考核排查。重点推进农村水污染防治,大力推行垃圾分类工作,确保农村生活垃圾实现日产日清。累计修建不同吨位的人工湿地、人工快渗等污水处理设施共99座,修建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及垃圾资源化分类中心4座,修建水肥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20座,建设农村污水管网32公里,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工作以全市第一的位次通过省级整体验收。
葡萄采摘园
铁腕治理大气污染。持续加强重污染天气联防联动,成立区大气工作巡查专班,日巡查、周通报、月督办,确保大气治理工作常态长效。对辖区重点区域常态化开展秸秆、垃圾焚烧巡查。加强工业企业环境监管,重点开展挥发性有机物产生企业治理工作跟踪督办,建设十堰市电镀工业园,实现污染物统一收集、统一处理。此外,年生态修复治理面积超过10万余平方米。
持续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今年以来,先后为恒予成工贸、东风汽车公司油库、十堰金博来工贸等工业用地转为“一住两公”用地的地块依法开展污染现状调查。完成绿盾行动大西沟省级自然保护区3个点位整改销号工作。开展省级生态乡镇(村)复核工作,组织辖区1个乡镇和10个村开展复核自查自评。近日,湖北省美丽城镇升级示范乡镇名单公布,方滩乡榜上有名。
截至今年6月,该区3个国控断面水质保持Ⅰ、Ⅱ类水平,县域跨界考核断面下八亩地水质为Ⅳ类(目标Ⅳ类),水质全部达标,部分优于考核目标。优良天数比例88.1%,PM2.5平均浓度33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总体保持优良水平。
智能装备产业园 通讯员 乐正波 摄
产业转型升级 绿色发展释放新动能
初秋时节,微风不燥,记者走进张湾区新能源零碳产业园,只见双星东风轮胎工业4.0智能化工厂生产车间里一尘不染,一套套智能轮胎生产设备高效运转。“我们采用世界先进的智能化生产线,300多台机器人可同时工作,生产效率较之前提升了3倍,每35秒就能下线一套轮胎。”该工厂制造部负责人说。
双星东风智能化工厂,是华中地区首个“工业4.0”轮胎工厂。早在2017年,为贯彻中央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加速淘汰落后产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部署,张湾区与双星集团签订协议,对双星东风轮胎工厂进行环保搬迁和升级改造,致力打造湖北省轮胎智能制造标杆企业。改造后的工厂年产中高端轿车轮胎500万套、卡客车轮胎150万套。
作为东风公司发祥地、工业老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张湾区协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以创新驱动加快产业升级,推动汽车传统产业向新能源和智能联网方向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助力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健身游步道
突出绿色转型,张湾区大力发展生态循环经济,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将环保产业确定为全区八大产业之一,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建成轮胎回收、汽车拆解、医废危废处理、餐厨垃圾处理等项目。此外,依托十堰工业新区、汉江现代服务业示范区、生物产业园、黄龙旅游度假区等四大平台,优化产业布局,大力发展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绿色产业,实现工业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有机结合。
坚持生态优先,把生态环保作为招商选商和项目建设的第一要求。关停并转、升级改造、兼并重组一批企业,引导200多家地方企业和东风板块企业“退城入园”,实现集中式排放、集群化发展,中心城区功能逐步优化,实现了产业升级、集群发展和绿色转型的有机统一。
目前,该区工业占全市比重高达1/4,工业园区面积2万多亩、容纳工业企业1000余家,实现能耗、碳排放集中管控。此外,十堰工业新区、西城经济开发区和三环工业园在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实现全面优化升级,全域绿色产业发展含绿量、含金量、含新量显著提升。
316国道黄龙段
景美业富民乐生 态红利再上新台阶
时下,又是荷花盛开时,张湾区黄龙镇回龙村一年一度的荷花节再度开启,日均吸引上千名游客来此游玩。游客在此赏墙体彩绘与百亩荷塘,品农家各式特色荷香美食,购买各式荷花文创产品、农特产品……以“荷”为媒,文旅融合,聚集人气,激活乡村,拉动消费,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回龙村百亩荷塘原是一片荒滩,为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9年,村里成立合作社,因地制宜建设近百亩荷花池,新建农耕研学基地、特色民居等,进一步延长生态产业链。如今,回龙村以荷塘月色景观为核心、特色采摘为基础、美食体验为依托、农事研学为抓手,成为市民周末休闲娱乐打卡的网红地。2022年,该村年增收80万元,有力促进了乡村振兴。
四方山生态公园一角 通讯员 刘彦 摄
以绿为底,以绿赋能,以绿惠民,回龙村的绿色“突围”正是张湾区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向往的生动实践。近年来,张湾区利用城郊生态资源优势,积极谋划发展全域生态旅游,促进文化休闲、旅游观光、农业体验融合发展,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城郊生态游憩带建设,打造生态乡镇,建设美丽家园,真正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通过深度开发生态资源,引导市民下乡旅游、下乡消费,以城带乡、以旅促农、农旅融合,让“美丽经济”成为乡村振兴“新引擎”。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该区在巧做“山水”文章的同时,兼顾念好富民增收的“土地经”。坚持以生态发展为主线,扎实推进茶叶、小水果、特色农产品加工“三大”重点产业链建设,目前已建成猕猴桃、樱桃、蓝莓、草莓等标准化采摘观光园3000余亩,培植“一村一品”产业示范村40余个,生态产业链不断释放绿色红利,润泽一方百姓。
生态茶园
保护生态为了群众、依靠群众,成果由群众共享,张湾区引导全民积极参与生态保护,生态文明蔚然成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截至目前,全区共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3个、省级生态乡镇(街道)4个、省级生态村46个、市级生态村22个,实现市级以上生态乡镇、生态村创建全覆盖。
风雨多经志弥坚,关山初度路犹长。生态文明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张湾区将扛牢生态保护责任,以更加扎实的作风全面推进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协同发展,为加快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贡献力量。(记者 刘俊 通讯员 石雪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