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肆虐多日的骄阳终于被厚厚的云层包裹,预示着晴热的天气要告一段落。昨日上午,市气象局发布的重大气象信息专报显示,19日前后我市有一次明显降水过程,全市大部分地区有中到大雨,局部地区有暴雨到大暴雨。受冷空气和大范围降水影响,我市高温天气有所缓和,提醒相关部门做好次生灾害的防御工作。
据最新气象资料分析,预计19日前后我市有一次明显降水过程,全市大部中到大雨,局部暴雨到大暴雨,累计雨量30—50毫米,局部100毫米左右,高温天气缓和。具体预报为:18日傍晚到夜间,我市有分散性阵雨或雷阵雨,局部地区有短时强降水;19日白天,全市降水逐渐加强,主要降水时段在19日午后到夜间;20日上午,全市降水减弱结束。在这次降水过程中,最大小时雨强40—60毫米,并伴有雷电、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受降雨影响,19日至20日十堰最高气温降至26℃—31℃。此外,预计22日、25日至26日我市还将有降水过程发生。
值得注意的是,我市即将进入“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时期,此次降水天气虽对高温和旱情有一定缓和作用,但出现“坨子雨”的概率随之增大,容易引发山洪、滑坡、泥石流、城乡内涝等次生灾害,对户外施工、内河航运、城市运行等生产安全造成影响。气象部门建议,针对此次大范围、高强度的降水,相关部门要加强水资源调度,合理统筹防汛和抗旱两项工作,保障市民生产生活安全。(记者 罗毅 实习生 赵萌)
链接
预防“坨子雨”,这些方面要注意
十堰地处鄂西北山区,境内地势陡峭、落差大,“坨子雨”多发,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所谓“坨子雨”,就是“短时局部强降雨”,也叫“牛背雨”,即此处下雨而彼处不下雨,主要发生在盛夏的午后及傍晚。“坨子雨”的特点是分布不均,且雨量大。由于大量的降雨云短时间内降水,容易形成区域的渍涝成灾。对于十堰来说,由于局地地形加热抬升作用,夏季局地暴雨(坨子雨)多发,往往造成山洪地质灾害。
近年来,我市多地出现过“坨子雨”。2020年8月8日,丹江口市蒿坪镇寺沟日降雨达210毫米。2020年8月19日,郧西县安家乡神雾岭最大小时雨强达113毫米。这两次都属于典型的“坨子雨”,而且来势凶猛,在短时间内降水量很大。
近些年,为了防范“坨子雨”,我市气象部门制订《十堰市气象局研究型业务建设实施方案》,强化研究型业务发展,与省气象局专家团队联动,开展十堰“坨子雨”研究型分析,开发了强对流天气分级预报试验性产品,进一步提升山地“坨子雨”风险影响的精准度。
防范“坨子雨”,要注意这些方面:在户外,要避开落地广告牌、电线杆等危险区域,要远离建筑工地临时围墙。不要贸然涉水前往,警惕井盖、下水道、排污井等,如果发现路面有旋涡,一定要绕行。如果市民驾车出行,要降低车速。遭遇下雨天,如果视线可及区域出现较强流水,市民应立即判断是否已经形成洪涝灾害,并立即进行避险。市民可以寻找稳固的高地,比如地势较高的广场、坚固的多层高层公共建筑的2楼以上区域。要避免在桥梁,尤其是河道上的桥梁上避险。不要进入地下涵洞、过街隧道,不要进入地下商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