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召开“营商环境看市县”第三场新闻发布会

时间:2022-06-14 15:00:00

地点:郧西县新闻发布厅

主持人:十堰市营商办副主任 王厚兵

发言人:郧阳区人民政府副区长何珊、郧西县委常委 常务副县长武伟、茅箭区委常委 副区长万正龙、张湾区委常委 组织部长 统战部长张满、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龚百林

摘要:6月14日下午,十堰市“营商环境看市县”第三场新闻发布会在郧西县举行。会上,十堰经开区、茅箭区、张湾区、郧阳区、郧西县相关负责人分别介绍优化营商环境的工作成果和创新举措,并回答省市媒体记者提问。

6月14日下午,十堰市“营商环境看市县”第三场新闻发布会在郧西县举行。会上,十堰经开区、茅箭区、张湾区、郧阳区、郧西县相关负责人分别介绍优化营商环境的工作成果和创新举措,并回答省市媒体记者提问。

十堰经开区:“三个坚持”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近年来,十堰经开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决策部署,以打造“全市最优、全省一流、国家级经开区前列”营商环境为目标,通过“三个坚持”助力经济发展。一是坚持顶层设计,强化高位推动。坚定不移地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工程”,聚焦“高效办成一件事”,持续推进“一枚印章 管审批、一个部门管市场、一支队伍管执法”的“三个一”服务体系建设;聚焦市场主体堵点痛点,强力推动政务服务、商事制度、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深层次改革。二是坚持改革创新,激发市场活力。研发上线市场主体“一链通”服务平台并在全市复制推广。在全市率先开展区、街办和村(居)三级综窗改革,从区级50名综窗人员中抽调20人下派到街办、村居便⺠服务窗口,按照 “一套制度管理、一支队伍保障、一窗综合服务”要求,实现政务服务“一门清、一口清、一趟清”,确保企业办事不出园区、群众办事不出村居。在全市率先开展“区域评估”“标准地+告知承 诺”“先租后让”“先建后验”“多测合一”“联合验收”“免费图审”等改革,实施工业建设项目“零收费”。三是坚持问政于企,构建亲清关系。通过补贴免申报、资金直达等方式,累计为141家企业兑现各类政策奖励资金3386.8万元;帮助辖区重点企业获得金融机构贷款74.01亿元;累计开展各类帮办代办事项4596件,收集解决企业诉求1468件,全面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茅箭区:倾力打造“四个环境”厚植高质量发展沃土

近年来,茅箭区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赋能高质量发展、提升区域价值的“一号工程”,以深化改革为牵引,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以深刻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持续提升政务服务能力、市场服务便利化水平、法治服务保障水平和宜居宜业基础能力,倾力打造“四个环境”,厚植高质量发展沃土。一是打造规范高效的政务环境。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做优“一 窗通办”“一事联办”“一网通办”“跨省通办”,通过深化流程再造、打通数据壁垒、优化审批环节等方式,打造“可预期、可发展、可信赖”的营商环境。截至目前,实现一窗办理事项601项,上线“一事 联办”主题事项265个,可网办事项率达100%,316个事项可“跨省 通办”。二是打造便民利企的市场环境。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办证时间从原来的7个工作日缩减至立等可取。截至目前,茅箭区已帮助企业累计实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5340万元。三是打造公平有序的法治环境。建立“法律服务进企业服务站”,成立区级民商事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创新推行“标红走绿”立案审理执行机制,开通涉企案件“绿色通道”,全区涉企案件平均审理时⻓较之前缩短31天;涉企案件投诉率同比下降58%。四是打造和谐稳定的人文环境。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加大软硬环境建设力度,根除城市不文明行为“顽疾”,构建覆盖全区域全人群全生命周期、标准化均等化的公共服务体系,让人民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张湾区:“五条链”持续擦亮营商环境金字招牌

近年来,张湾区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围绕构建“五条链”,持续擦亮营商环境金字招牌。一是筑牢一号工程“责任链”。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直接担任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组长,18项评价指标全部实行指标长负责制,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多方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二是打造一条创新“驱动链”。实现企业开办“一表申请”半天办结,“一照多址”备案,企业变更登记1天办结。社会投资带方案出让土地等五类工程建设项目压缩至“30、45、40、35、30”个工作日,极大降低了企业时间和经济成本。截至目前,区域性评价已吸引落地项目64个,为企业减免制度性交易成本600余万元。“标准地”供地13宗,出让面积48万平方米。三是组建一支帮办“服务链”。建立完善“惠企便民”十大机制(权责公开、干部包联、政企互动、流程再造、社会评估、投诉处置、惠企减负、引才育企、创新激励、考核督查),组建由全区14个涉审批职能部⻔为成员的项目服务领导小组,对400余家“四上企业”实行科级以上领导干部”一对一包联服务,全程参与调度企业项目审批和代办服务工作。全区累计为230家新入驻企业代办注册、立项、国土规划、消防和施工许可等手续3250余项。四是定制一条轻装“瘦身链”。扎实开展“清减降”专项行动。全区高频证照“免提交”比例达100%,政务服务事项整体减时限比例达83%,即办件占比67%以上,零跑腿事项占比40%以上。严格执行“先用电后付费”措施,清退转供电环节违规加价电费280余万元;持续推行辖区张湾、黄龙、十堰西3处高速公路收费站“绿色通道”减免通行费政策,最大程度让利于民。五是构建一个亲清“生态链”。在全区设立20个企业营商环境监测点,及时掌握全区营商环境变化情况,督促各相关职能部门主动靠前服务企业,抓好惠企政策执行落实。2021年,全区新增各类市场主体12432户,同比增长166.8%。 

郧阳区:把营商环境“软实力”变为发展“硬”支撑 

近年来,郧阳区深入贯彻中央、省、市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决策部署,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减轻企业经营成本为目标,把营商环境“软实力”变为发展“硬”支撑。一是强化统筹聚合力。把优化营商环境列为全区“一号工程”,书记区长亲自抓总、亲自谋划、亲自部署,组建“指标长+区直单位+营商办联络员”的营商队伍,形成敢拼敢闯的强大合力,高效推动工作落实。二是强化保障添动力。以未来碳汇和产业收益支持当前绿色投资,撬动金融资金和社会资金16亿元。推进政府采购合同融资线上“一站式”服务,为中小微企业开辟融资“绿色通道”,办理“政采贷”业务10笔,融资1744万元。筹集财政资金1.03亿元,支持企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上市融资和专用车产业发展,对80家中小企业进行奖补。争创国家级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建设企校联合创新中心。三是创新措施增活力。建成线上惠企政策兑现服务平台,梳理各级惠企政策99项、1000余条,按企业进行分类识别,精准推送;线下在政务大厅设置惠企资金兑现综窗,共支付无申请兑现资金3批512万元。采取智能画像、靶向定位,简化流程,累计为129户纳税人办理留抵退税1.3亿元。建设市场主体“一链通”平台,实现线上企业开办“一网通办+智能秒批”7合一(即:申办营业执照、刻制印章、银行开户、申领发票、申领税控设备、员工参保登记和住房公积金企业缴存登记7个事项),做到“一点登录、一键秒批”。推广新增工业用地项目“拿地即开工”五证同发审批模式,华新郧阳产业园项目从立项到投产仅用8个月。推行新建项目“交房即交证”,汉江璟城首批43户业主在交房的同时拿到了不动产证。四是优化服务提效力。逐一落实部门“一把手”蹲点包保制度,实行“项目指挥部+项目业主+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联动推进,服务直达工地厂房。2021年协调推进323个重点项目,投资额207.5亿元,在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中位列三类县市区第2名。在区政务大厅10个综合窗口及20个乡镇服务中心开展线下帮代办的基础上,推动100个高频事项线上人工帮办服务全覆盖。 

郧西县:瞄准争创“全省一流”目标 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

近年来,郧西县委、县政府坚持瞄准争创“全省一流、全市领先”工作目标,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奋力开创“经济倍增示范区、绿色发展新高地”新局面。在2021年度全省营商环境评价中被评为优异等次,和全省营商环境明显改善县市区。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完善工作机制。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工程”强力推进,实行县委书记、县长“双组长”负责制和县领导任“指标长”负责制,明确各指标优化攻坚的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强化顶层设计,加强督办考核,强力推进营商环境工作提质增效。二是深入推进改革,提升政务服务质效。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推行“网上办、马上办、随时办、就近办、一次办”,实行“大综窗”办理,24小时政务服务不打烊,实现县乡村三级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实现企业不动产登记“190”办理标准,推广办电 “321”、用水“210”、用气“200”。自推动免收“两金”改革以来,有86个政府采购工程项目,免收参加投标的738家企业“两金”3.26亿元。今年以来减税降费1.9亿元,为333户中小微制造企业缓税1551万元。三是优化要素配置,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进“一业一证”改革,实现“一单告知”“一表申请”“一窗受理”“一体审批”“一证准营”“一证互认”,发放《行业综合许可证》。自免费赠送企业开办 “大礼包”以来,累计赠送公章1492套7240枚,Ukey1492个,为企业节省成本102万元。通过新型政银担“4321”模式发放贷款4300万元,业务量达3.05亿元。在全市首发9190万元排污权抵押贷款和980万元知识产权贷款,办理“农担贷”480笔3.56亿元。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引进高层次人才257人,开展企业服务年和“双千”活动,全面实施包联责任制,由县领导担任企业“店小二”和项目“服务官”,为全县125家规上企业发展和169个重点建设项目提供“全天候”服务。深化农民工工资信息化监管机制,为西十高铁等项目减免农民工工资保证金2100万元。大力推进“互联网+监管”,实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四是健全法治体系,营造公平公正营商环境。推行“网上立案、跨域立案”办案模式,积极推进落实“173045”(一日立案、七日安排开庭、三十日审结、四十五日执结)机制快速办理涉企民事案件。推行“免罚、轻罚清单”,共办理不予行政处罚案件1647件,办理从轻、减轻行政处罚案件4918件。(记者 陈明 吴楠)

责任编辑: 周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