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破圈”到“出圈” ——解码山区小城竹溪县的文旅逆袭路径

日期: 2025-05-21 08:59:04
来源: 十堰日报

武陵不夜城夜夜热闹非凡。

五月的竹溪县,空气中弥漫着茶香与花香。从县城到乡镇,处处涌动着蓬勃的文旅热潮。近年来,竹溪县以“新”为核,创新文旅融合思路,成为周边游客短途游的热门选择。从武陵不夜城到东门老街,从夯土小镇到黄花沟民宿,从县城到全域,竹溪县用丰富多元的文旅体验绘就了一幅生机勃勃的发展图景。

双核呼应 非遗焕彩绘文旅新卷

“老板,来笼小笼包,配碗豆腐脑!”5月17日早上9时,竹溪县城关镇东门老街人声鼎沸,游客的呼唤声此起彼伏。秦家包子铺前早已排起长队,店主罗学军感慨道:“老街环境变美了,游客从早到晚络绎不绝,生意比以前翻了三倍!”

夜幕降临,武陵不夜城灯光璀璨,身着传统服饰的年轻人穿梭其间;琳琅满目的中西餐点、特色小吃,让游客尽享舌尖美味;裸眼3D投影带来视觉奇观……这里借水生景,依托竹溪河打造灯光水秀剧场,冲天而起的水柱与纵横交错的灯光交相辉映,变幻多姿。赏戏曲、品美食、观水秀、玩电竞……武陵不夜城以文商旅跨界联动,凭借丰富多彩的场景业态,描绘出一幅绚烂多彩的夜经济画卷。

2024年元旦,武陵不夜城开街后,迅速火爆出圈、强势引流,拉动消费增长,实现了“一戏兴一街,一街活一城,一城促百业”目标。该街区六上央视,获评全省夜间消费集聚区、旅游休闲街区、特色商业街、荆楚“城市客厅”,先后入选2025全省春晚分会场、人民网春节特别节目直播场地。

竹溪县东门老街宛如天上媱池。

今年“五一”前夕,东门老街正式开街,与武陵不夜城形成呼应。一个承载竹溪历史记忆,一个演绎文化现代表达,二者相距千米,却构建起“白天品美食、赏非遗,夜晚观演艺、购文创”的一站式文旅闭环。两大景区共同构成竹溪县城文旅双核,让游客从抵达的那一刻起,便能沉浸在“景在城中、城即是景”的独特体验中。

以“非遗+”为纽带,两大景区共同构建起“可触摸的文化图谱”,实现时空对话。游客在此“一砖一瓦见历史,一颦一笑品非遗”,深度沉浸式游览竹溪。据统计,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该县累计接待游客102.76万人次,同比增长20.73%。其中,武陵不夜城成为全市最热闹的不夜城之一,极大丰富了当地旅游资源。

乡村焕新 业态多元书振兴新篇

从县城核心景区的文旅盛宴,到乡村旅游的特色焕新,竹溪县巧妙串联县城与乡镇独特风景,不仅为本地注入发展活力,更以多元业态拓展了全市旅游版图。

在鄂坪乡黄花沟村,曾经废弃的纸厂摇身一变成为“熊猫主题民宿集群”。锈迹斑斑的厂房外墙绘上憨态可掬的熊猫图案,巨大的烟囱被改造成观景塔,登顶即可将沟谷美景尽收眼底。民宿内部,保留的工业管道与机械零件,搭配现代简约的装修风格,形成别具一格的“工业风+自然风”混搭美学。

谁能想到一年前,该村还是一个落寞的“空心村”。2022年10月,该村凭借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积极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一举从“空心村”变成“网红村”。村民们在家门口开农家乐、卖山货。“以前这里破破烂烂,现在成了网红打卡地,周末房间都订满了。”农家乐老板李大姐笑着说。

以花为媒拉动文旅消费。

新洲镇楠泥湾村拥有200余株楠木古树,是我市古树名木资源最富集、保护状况最佳的区域。这些楠木古树平均树龄超百年,林分质量优良,景观价值极高。该村大力打造楠木寨旅游区,境内森林茂盛、景色秀丽,成为避暑度假、休闲娱乐的绝佳地。今年以来,楠木寨旅游区已接待多批研学团队,观景、康养、研学、探秘……游客们在此乐享特色森林游。

黄花沟村、楠泥湾村只是该县乡村旅游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县坚持将全域旅游理念融入县城、集镇、和美乡村建设各方面,成功打造了肖家边、黄花沟等一批文旅融合型特色村,桃花岛、万江河、营盘山等一批康养旅居型特色村,甘家岭、秦坪、石板河等一批传统村落型特色村,洛家河、莲花、青草坪等一批田园观光型特色村。通过推动“空心村”向“网红村”蝶变,将零散景点串联成全域景区,促使乡村旅游从单一农家乐模式向沉浸式体验升级,形成“镇镇有景区,村村有特色”的全域旅游格局。让山水资源转化为富民资本,激活乡村发展新动能。同时,通过“一村一非遗”布局,推动乡村从“卖风景”向“卖文化”转型,赋予乡村“景中有戏、戏中有情”的独特魅力。

跨界破圈 体验升级创发展新局

竹溪县景区资源丰富,如何让游客留下来?该县文旅局深入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各项决策部署,以生态为底、文化为魂,构建“免费景区+深度体验”留客生态。“现在游客平均停留时间从2小时延长至4小时,二次消费占比达45%。”竹溪县文旅局局长喻泉源介绍,这种“旅游+文化+科技”的新业态,正是该县破解“门票经济”瓶颈的关键一招。

去年11月,该县举办首届半程马拉松赛事——2024竹溪森林半程马拉松赛,吸引全国各地参赛选手和近万名游客前来打卡,带动全县餐饮、住宿、交通、旅游等多个业态消费增长。此次赛事不仅掀起了运动热潮,更推动了“旅游+体育”深度融合。据统计,赛事期间,周边30公里内的民宿预订量较之前增长3倍,农家乐每户平均增收2000元。

举行马拉松赛事,只是该县体旅融合的实践之一。近年来,该县先后成功承办中国楠木湖自然垂钓大赛、中国篮球发展联赛、全国第九届“万步有约”健走激励大赛(竹溪赛区)、湖北省象棋围棋名人邀请赛等重大赛事,促进体育与旅游、文化深度融合,极大拉动了消费增长。

“我们打破‘白天看景、晚上走人’的传统模式,通过‘旅游+文化+体育+科技’的叠加效应,构建起全时段、全龄段、全业态的体验体系。”喻泉源介绍。

5月19日正值中国旅游日,在全国各地文旅部门花样频出的冲击下,该县坚持以“实心”换“口碑”,着力构建“一核两带三片区”空间布局,以县城文旅双核为核心,打造秦巴生态康养带、楚文化体验带,建设北部休闲度假片区、中部文化创意片区、南部生态探险片区。

据喻泉源介绍,近年来,竹溪县先后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中国天然氧吧、中国生态自然景观旅游最佳目的地、中国候鸟旅居小城、中国最美乡村休闲旅游名县、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县、首批荆楚旅游名县、全国文明城市。

面向未来,竹溪县正以构建秦巴康养旅居胜地和泛武当旅游圈重要节点为目标,聚焦重要文艺精品生产、重大文旅项目建设、重要文旅活动策划、重点文旅基础设施完善四大方向,深入推进“排名戏、创名街、造民宿、产名物、育名人”的“五名”工程建设。

风起秦巴,潮涌竹溪。竹溪县委书记许庆一表示,竹溪县将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旅融合,坚定“湖北旅游、武当突破、竹溪融入”目标,全力塑造“小城有戏·慢养竹溪”文旅 IP,让游客近悦远来,让每一处山水都成为可触摸的故事,让每一次停留都成为有温度的记忆。(记者 周仑 图片由竹溪县文旅局提供)

编辑:周珍

责编:郑 静

编审:马俊杰

方针政策权威发布,网上问政快速回应,最新资讯随时掌握。
十堰发布
  • 欢迎关注十堰政府网官方微信“十堰发布”
  • ① 打开微信——发现——扫一扫,扫描左侧的微信二维码关注。
  • ② 打开微信——通讯录——右上角“添加”,搜索“十堰发布”“syfb0719”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