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在海拔1200米的竹溪县丰溪镇辽叶村中药材基地里,连片种植的黄连随风摇曳,村党支部书记李登奎正和药农周世海一同查看药材长势。“今年黄连行情好,亩产预计超400斤,合作社保底收购,这20亩地能增收10多万元!”周世海的笑容里透着踏实。这一幕正是丰溪镇党建引领产业振兴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竹溪县丰溪镇立足鄂陕渝三省交界的区位优势和“南山药库”“黄连之乡”的资源禀赋,以党建引领为核心,紧扣“中药材特色小镇”建设目标,创新“党建+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推动中药材、烤烟、蜂蜜、食用菌等特色产业提质增效,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生态优先、产业兴旺的乡村振兴之路。
支部建在产业链 黄土生金有奔头
丰溪镇党委锚定“生态立镇、产业兴镇、项目强镇、旅游活镇”目标,以“五天工作法”为指引,建立“党委统筹、支部引领、党员示范、群众参与”四级联动机制,将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依托28万亩宜药山场资源,镇党委制定“三种三养”(种药材、烤烟、食用菌;养蜂、畜禽、林特)产业发展规划,推动中药材种植面积达6万亩,年产量超1万吨。按照“支部领产业、党员带农户”的发展思路,全镇17个村党支部牵头成立专业种植合作社,推行“支部+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通过土地流转、技术指导“一条龙”服务,让群众吃上“定心丸”。目前,全镇烤烟种植面积达5600余亩,年创税收超400万元,85户农户通过种植烤烟实现年收入过十万元。
党员下沉到一线 科技赋能有看头
在西米河村烤烟种植基地,连片的烟叶郁郁葱葱,烟站的老党员正在田间地头给村民传授除草、打药的技术。“根据田间杂草的种类和烟草的生长阶段需要选择适当的除草剂,分量、种类都有考究。”在丰溪村中药材种苗繁育中心,工作人员正利用现代科技实时监测室内温度、湿度等数据。依托物联网技术,大棚内各种系统运行可通过手机远程控制,实现科技化、智能化、标准化。2024年,丰溪村中药材种苗繁育中心培育药材幼苗30万株,产值60余万元,接待考察学习、旅游观光、科研科普3000余人次。“我活了半辈子,还是第一次见黄连还能在低山大棚里面种。”丰溪镇药农刘国成道。近年来,丰溪镇持续推动党员干部下沉一线,破解产业发展难题,以科技赋能助农兴农,让丰溪的百姓看到产业发展致富增收的美好前景。
多元产业齐绽放 致富增收有盼头
如今,丰溪镇不仅是“黄连之乡”,更形成了“药香”“蜜甜”“菌鲜”“烟醇”的多元产业格局。2024年,全镇新发展中药材1.5万亩,中药材在地总面积6万余亩,总产值2.5亿元;烟叶5625亩,产值2400万元;蜂蜜1万箱,产值6000万元;食用菌150万棒、羊肚菌200亩,产值2500万元,四大特色产业总产值达3.5亿元。
下一步,丰溪镇将深化党建引领产业发展促乡村振兴这一根本目标,在林药、林菌、林蜜、“木本+草本”4种模式上持续发力,做强林下经济,书写丰溪镇高质量发展新篇章。(通讯员 刘佳鑫 陈建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