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在竹溪县南北水系连通(鄂坪调水)工程引水隧洞项目施工现场,大型机器轰鸣,车辆来回穿梭,呈现一派繁忙景象。
据施工方负责人介绍,该项目建成后将解决龙王河流域资源性缺水问题,极大满足县城及中峰、城关、水坪等乡镇生产生活用水和生态用水需求,有效改善龙王河水环境质量,切实提升竹溪县城城市品位。
近年来,该县坚持以流域综合治理为统领,以绿色低碳发展为准则,以水系治理联动镇村建设为方向,以四大流域综合治理统筹城乡四化协同发展。以流域水系为单元,推进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沟协同治理,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持续优化空间结构、城镇结构、交通结构、产业结构,协同推进生态治理和群众致富,着力构建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环境更优美的城乡发展新格局,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民富”发展目标。
据悉,该县以龙王河流域综合治理统筹蒋家堰、中峰、城关、水坪、龙坝、县河等乡镇及偏头山、龙湖湿地发展;以万江河流域综合治理统筹鄂坪、汇湾、泉溪、新洲等乡镇及八卦山、营盘山、岱王沟发展;以泉河流域综合治理统筹兵营、天宝、丰溪等乡镇发展;以官渡河流域综合治理统筹桃源、向坝等乡镇及十八里长峡发展。
坚持“人水和谐”,以流域综合治理明确并守住水安全、水环境安全、生态安全底线,全面落实安全管控负面清单和正面清单。坚持源头治理、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扎实开展“碧水守护”三年行动和水质稳定达标、库区总磷控制等“十大攻坚行动”,持续推进“7+1”专项治理,基本消除城乡黑臭水体并形成长效机制。从严落实国控、省控断面管理机制,健全县乡跨界水环境质量监测考核体系。深化完善河(湖)长制、林长制等长效机制,严格落实长江“十年禁渔”措施,确保水质稳定达标、逐年向优向好。
严格管控水库水域岸线,依法划定水源地保护范围,建立保护带缓冲带。按照“问题在水里,根源在岸上,核心在管网,关键在排口”的思路,大力实施竹溪河流域综合治理,全力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工作,实施库滨带综合治理工程,开展消落区生态修复试点和物理隔离试点,健全库区日常清漂保洁长效机制,探索建立库周生态防护带、消落区高效去污生态混地、岸边氮磷阻控带、物理硬隔离试验段,打造具备防洪减淤、水土保持、水源涵养、生态净化功能的消落区。实施新一轮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垃圾收集转运、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水肥一体化、高标准农田建设。
以水美乡村建设为抓手,坚持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修复,强化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疏溪固堤、河道清淤、岸坡整治,实施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加强自然保护区红线管控,推进石漠化集中连片地区生态修复、矿山生态修复、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地保护与修复。持续推进国土绿化行动,实施天然林保护、林业“双重”项目等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加快推动森林河流湿地休养生息,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特约记者 郭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