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把窝子挖好后,把提前浆好根的桃树苗轻轻放入窝里,先少填点细土,再用脚沿树苗外围踩,千万不要用锄头锤,踩实后回填细土,浇足定根水再覆点土就可以了。”12月20日,在竹山县宝丰镇公平村老官寨,该镇南水北调水质安全保障中心主任邓亮为村民讲解桃树栽植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
村民们认真学习后,纷纷走到规划的地块,两人一组,一人拿着锄头或铁锹挖窝,一人拿苗扶苗,配合默契,干劲十足。
宝丰镇立足当地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按照“一村一品”思路,科学规划,精准布局,采取以工代赈的方式推动全域国土绿化,组织群众把房前屋后的闲置土地利用起来,在公平、龙井、深沟、双庙、曹家沟等5个村种植桃树、李子树、柿子树等2000亩,实现“山上天然林、山腰经济林、山下高标准农田”目标,既能带动群众增收,又实现生态效益。
“我们植树每天能挣120元钱。桃三李四杏五年,桃树3年就能结果了,以后我们这里春季能赏桃花、夏季能摘桃子,一定有越来越多游客前来。”正在植树的龙井村村民张道社说。
宝丰镇党委副书记黄德雁表示,该镇将以以工代赈为抓手,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完善水果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让小水果真正成为带动一方经济发展的大产业。(特约记者 程平 通讯员 杜登艳 王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