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和美”之笔绘就乡村幸福底色

——竹山县文峰乡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建设和美乡村
日期: 2024-09-21 08:31:38
来源: 十堰日报

通村公路干净整洁,火红的柿子挂满枝头,村民们在晒谷场忙着晾晒稻谷,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初秋时节,走进竹山县文峰乡皇城村,一幅和美的乡村田园画卷映入眼帘。

近年来,竹山县文峰乡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深入实施“千万工程”,通过规划引领、产业支撑、环境整治、社会治理等,推动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良性循环,绘就和美乡村“幸福底色”。

生态优先 推动绿色发展

天空蓝、茶园绿、银杏黄、河水清……9月15日,走进文峰乡轻土坪村,放眼望去,青山与绿水交相辉映,稻田与池塘点缀其中,游客在这里享受悠闲的假期时光。

轻土坪村距竹山县城20公里,全村358户1445人。近年来,该村按照“绿色发展示范区、农旅融合新高地、核心县城后花园”的发展定位,大力实施“十星促五兴”推进乡村振兴行动,走出了一条“产业+旅游+文化”融合发展之路。

在“千万工程”经验指导下,文峰乡始终坚持生态优先原则,将开展环境整治和生态建设同步推进,探索出一条生态立乡的绿色发展路子。

文峰乡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推进太和梅花谷4A级景区、青龙寨“香雪梅海”主题农耕文化旅游区、皇城柿子主题公园、文峰塔森林公园等建设开发。深入开展厕所革命、污水治理、垃圾清运等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实施违建拆除、乱耕消除、庭院美化、村庄亮化、生态避险搬迁等五大工程,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向盲点、死角延伸,先后创建省级“美丽家园示范村”2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1个、国家森林乡村1个。持续推进“绿满堵河花开竹山”、“绿满霍山、梅香文峰”行动,打造春有花、夏有果、秋看黄叶、冬观雪的主题农耕文化旅游区。

因地制宜 培育特色产业

9月16日,文峰乡塘湾村村民杨应义带着游客在自家果园里采摘水果。“每当果园进入盛果期,都会有大批游客前来采摘。”杨应义说。

近年来,文峰乡全力打响小水果品牌,按照“村村有茶、山山有果”目标,鼓励村民种植脆红李、油桃、枇杷、草莓、葡萄等特色水果,发展万亩生态茶园和千亩脆红李鲜果园、葡萄园等。目前,已建成4000亩特色水果产业基地,实现“四季有水果、月月有花赏”,先后举办腊梅节、脆李节、年货节等特色活动。

文峰乡有效盘活自然生态资源,大力开发生态观光旅游,打造农旅融合的乡村旅游与生态休闲产业带。以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为主体,发展餐饮、民宿、特色农产品加工等新产业新业态,组织创办特色餐饮79家,吸纳240余人就业,人均年收入增加1.5万元。支持引导村民通过入股经营、租赁经营、保底分红等形式,参与集体经济建设和景区发展。

以人为本 让群众得实惠

在文峰乡滚子岭村西北部,有一座自然形成的小岛,因翠色点缀形似飞龙而得名为青龙寨。走进青龙寨小区,绿树掩映之下,一幢幢庭院错落有致,村道宽敞整洁,庭院鲜花盛开。“这几年,村里的变化太大了。我们住着舒服,幸福感显著提升。”提起村里的变化,村民王太礼高兴地说。

近年来,文峰乡运用共同缔造理念,广泛听取群众对村庄环境整治、完善配套设施、改善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意见建议,以群众组织、项目载体、制度建设为突破口,组织引领群众共谋村级事务、共建公共项目、共管建设成果、共评工作时效、共享美好生活。坚持从群众中点将,成立“五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赡老敬亲理事会、乡贤理事会)。开展组院评比,每月开展家和邻睦、环境美化大比拼,变“被动管”为“主动治”。

如今,在文峰,一个个和美乡村正在崛起,一幅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生动图景正徐徐展开……(通讯员 余昕)

编辑:孟楠

责编:陈玉

方针政策权威发布,网上问政快速回应,最新资讯随时掌握。
十堰发布
  • 欢迎关注十堰政府网官方微信“十堰发布”
  • ① 打开微信——发现——扫一扫,扫描左侧的微信二维码关注。
  • ② 打开微信——通讯录——右上角“添加”,搜索“十堰发布”“syfb0719”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