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郧阳区南化塘镇玉皇山村制袜车间项目通过整合乡村振兴资金140万元,成功打造“产业+就业+集体增收”三赢模式,成为全省乡村振兴示范样板。该项目在省级财政绩效评价中获评“优秀”,其“精准滴灌、全程监管、联农带农”的资金使用模式被纳入《湖北省乡村振兴资金管理典型案例汇编》。
小资金撬动大就业:110个岗位托起民生幸福
位于玉皇山村的兴春针织有限责任公司制袜车间,是南化塘镇2021年乡村振兴重点投资项目。项目落地以来,已形成年生产能力800万双的标准化生产线,累计带动当地110余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年发放工资超100万元。52岁的村民李大姐告诉记者:“以前在外地打工,现在就在本地上班,每月能拿3500元,还能照顾老人孩子,日子踏实多了。”这一成效与南化塘镇“袜艺小镇”战略高度契合。根据《郧阳区袜业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该镇正以“国企+村企+民企”协同模式推进针织产业集聚,目标在今年年底“十四五”规划收官时实现袜机规模1000台、产值5亿元、2000人就业。玉皇山村制袜车间作为袜业产业链的重要一环,不仅直接创造就业岗位,更通过配套服务间接带动物流、包装等关联产业发展。
租金+景区双轮驱动:村集体经济年增35万元
除就业带动外,该项目创新“企业租赁+资源运营”模式:企业每年向村集体交纳15万元场地租金,同时激活周边旅游资源——毗邻的玉皇山景区通过基础设施升级,年接待游客量突破1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0余万元。玉皇山村党支部书记周义云介绍:“集体年收入同比增长200%,跃升到35万元,现在村里修道路、搞亮化、办文化活动,底气足多了。”值得关注的是,玉皇山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北京影路大通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计划投资18.5亿元,在当地建设红色影视基地,打造华中地区规模最大的沉浸式影视文旅综合体。这一项目将进一步放大红色资源价值,预计未来三年可新增就业岗位200余个,村集体年均增收突破50万元。
财政绩效“精准画像”:资金使用全程阳光化
南化塘镇财政所负责人透露,该项目纳入区级财政重点绩效评价范围,从资金审批、工程建设到效益追踪实行全流程监管。“每笔支出都对应具体绩效指标,比如就业人数、集体增收额等,确保‘好钢用在刀刃上’。”区财政局绩效股负责人表示,此类“产业导向明确、联农带农紧密”的项目模式,正在全区范围内复制推广。在资金管理方面,南化塘镇建立“第三方审计+村务监督”双轨机制,定期对村级财务进行专项检查,并将结果向村民公示。这种透明化管理模式,不仅保障了资金安全,更提升了群众对乡村振兴项目的信任度。2023年,玉皇山村集体经济收入同比增长120%,村民人均年收入突破1.6万元,成为全省“红色美丽村庄”建设的标杆。
政策赋能与产业升级:打造乡村振兴“郧阳样本”
南化塘镇的实践与湖北省“十四五”乡村振兴战略高度契合。根据《中共湖北省委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意见》,湖北正大力推进“产业链延伸、联农带农机制创新、财政资金绩效管理”三大工程。玉皇山村制袜车间项目正是这一政策导向的生动实践:通过整合财政资金、激活本土资源、培育特色产业,实现了从“输血”到“造血”的根本转变。目前,南化塘镇正以该项目为支点,规划建设“针织产业集聚区”,预计未来三年可新增就业岗位200余个,村集体年均增收突破50万元。从“小车间”到“大产业”,140万元乡村振兴资金的高效利用,不仅书写了小资金盘活大产业的生动实践,更勾勒出山区乡镇“产业兴、农民富、集体强”的振兴图景。(记者 吴楠 蔡雪阳 通讯员 贾俊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