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县黄酒:诗意酿造 香飘千年

日期: 2024-08-27 17:06:40
来源: 十堰日报

■彭坚

花田酒溪森林康养基地。

房县黄酒话悠长

千里房县,诗酒远方。作为诗祖故里,帝王东山再起之地,酒,自然是房县不可或缺的精神信物。

房县黄酒始于西周,盛于唐朝,这与两个大人物有关。

一是中华诗祖、西周太师尹吉甫。史料记载,西周时期,房县就出产黄酒,称为“白茅”。尹吉甫是房县人,弱冠从军,文武拔尖,受到楚国国君青睐。周宣王时,楚国国君派尹吉甫向周宣王进献“白茅”,开坛之际,满殿溢香,宣王咂了一口,啧啧称赞,把尹吉甫留在身边,令房县岁贡“白茅”,用坛分装,赏给诸侯,因此“白茅”被誉为“封疆御酒”。

二是唐中宗李显。公元684年,李显被母后武则天废为庐陵王,携七百名工匠入房陵。李显孝顺,令酒师采野蓼花制成小酒曲,打“琉璃八角井”,取地下矿泉水酿制黄酒,待冰天雪地之时上路,赶在除夕前将黄酒送到长安,为的是让黄酒在低温下保鲜,让母后品尝到房县黄酒的醇香。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美酒甘露,赏心悦目,武则天赐房县黄酒为“皇酒”。公元705年,李显复皇帝位,免房县三年赋税,定“皇酒”为贡酒,年年进贡,岁岁入朝。

制作房县黄酒酒曲的野蓼花。

醉在酒乡人不悔

来过房县的人大多领略过房县黄酒的好,那种一辈子都忘不了的美好记忆。

有人说“房县黄酒没啥劲儿,就像‘白马尿’”,这是光看颜色,不识庐山真面目;还有人说“房县黄酒,地封老窖,见风就倒”,这是谈酒色变,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更多的人说“房县黄酒入口甜,后劲大,易麻痹,好上当”,这显然是微醺,渐入佳境。

真正喝醉了的,是不言不语——有现场“直播”的;有走路打飘,“洪湖水浪打浪”的;有舌头打卷,“鸡子认不得鸭子”的;有抱着路灯打转,找不到家门的;有月上柳梢,醉卧街头的;有倒头酣睡,三天不起的……林林总总,千姿百态,总之让你酒醒后有一种终生难忘的感觉,虽醉过一回,但回想起来,心里无半点怨言。

早些年,我遇到过一位能喝一公斤白酒的山东大汉,走南闯北无敌手,却在喝过房县黄酒后睡了两天。醒来后,主人家关心地问他:“咋样?不行再喝点,接一哈儿,就没事了。”大汉一下子从床上跳下来说:“挺好,整点就整点,走,接一哈儿。”原来,房县人喝酒有个讲究,倘若上顿喝多了,下顿还要再喝一点,这叫“接一哈儿”:喝什么酒醉的,就得用什么酒做引子,把宿酒给接出来,免得关在肚子里出不来,一直醉。

其实,房县黄酒的主要成分是氨基酸,营养价值高,适量饮用有温经活血、益气滋阴、美容养颜的作用,按房县人的说法叫“老年人喝了不起夜,坐月子的喝了奶水多”。

土城黄酒民俗文化村。

举办九月九房县黄酒开酿仪式。

黄酒壶中有乾坤

房县黄酒千年不衰,雄风不减,何也?

一是酒曲异也。房县黄酒用小曲发酵。所谓小曲,是指曲母形如鹌鹑蛋大小。将糯米粉、野蓼花粉、老曲母粉、中草药粉拌匀,经过一系列工序后制作成小球,放在簸箕里,盖上香椿树枝培菌,阴干后用线绳穿成串,挂在屋檐下保存,一颗酒曲拌1.5公斤糯米。

二是水土异也。房县地处“青峰地质大断裂带”上,地下矿泉水富足,水质清冽,富含锶、锌等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酿出的黄酒风味独特。如果在外地使用房县黄酒的原材料和工艺做酒,酿出的虽然也叫黄酒,但跟“房县黄酒”味道不同。

三是工艺异也。房县黄酒采用独特的糖化醪回淋工艺,2013年该制作技艺入选湖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做房县黄酒需先将糯米泡胀,上甑蒸熟,倒出摊开,淋糜,晾糜,拌曲,搓碎,装缸压实(中间掏一个窝),加盖棉被发酵一天,待窝中的洑水沁满时及时揭开棉被。用勺子舀起洑水,均匀地淋在酒糟表面,继续放置,待酒糟全部离缸时,按1:3的比例加温水或凉水投酒。等酒糟全部浮起后,插上酒抽子,沥出酒糟,剩下的就是黄酒。如果待客用,还需再叠一两次酒,即把清亮的酒移出来装到另一个坛子里,剩下的混浊物叫“酒娘子”,拿来发面做馍再好不过。

四是属性异也。房县黄酒属半甜型黄酒,与半干型、干型的绍兴黄酒,以及甜型、浓甜型的孝感米酒不同。

五是成色异也。房县黄酒有白、黄、青三种成色。乳白色的酒似豆浆,久饮不醉,房县人称之为“糟子”,外地人多称其“白马尿”,主要是给坐月子的妇女喝。除夕守岁,房县人还会用甜糟子煮汤圆,一家人团团圆圆,热热闹闹。黄色的酒是随做随喝,也是房县人家中常备酒,有老酒、嫩酒之分,颜色深浅不一。青颜色的酒叫“地封酒”,是将酿好的酒装入坛子,用泥巴封口埋入地下,多年后挖出,酒色青青,香气四溢,为酒中珍品,俗称“避风酒”“见风倒”。

六是后劲异也。房县黄酒酒精度一般在15度至20度,入口甘爽,但有后劲。因酒中富含活性酵母菌等微生物,加之入口甘甜,容易贪杯,多饮后口渴,口渴则饮水,水入胃后,酒易产生二次发酵,难免“翻江倒海”,故不宜多饮。究竟喝多少合适呢?如今正规的接待,东道主会提前告知客人,按本人白酒酒量1:1.5来把握,刚刚好。至于私人待客,因人而异,微醺浅醉才好,只是工作日不饮酒,且反复叮嘱“喝酒莫开车”。

举办房县黄酒手工酿造技能大赛。

村民开办黄酒酿造作坊。

一碗黄酒一首歌

“无酒不成席,怪酒不怪菜”。房县人好客,请客不叫“请你吃饭”,而是叫“接你喝酒”,待客无酒,万万不可。酒,不仅要有,更要好,忌讳用“二道茅”(用上顿没喝完的熟酒再兑点新鲜的黄酒)、“假马赖”(黄酒里掺白酒)待客,这些酒喝下去要么口味不正,要么上头、烧心。

房县人喝酒喝的是心情,是气氛,图的是热闹。想要热闹无外乎两个办法。一是行酒规。比如坐在一条板凳上喝,叫“同凳”,坐对面喝,叫“对面笑”,如此类推。出杯必须门杯喝完,放到对方面前等候,这叫有诚意。这时别人就可以见缝插针敬你一个,叫“补空儿”。只有主人家才有权发转杯,打一圈,其他人只能一对一,有敬有回,有来有往。二是行酒令。行酒令的花样很多:两人握手,起声“哥俩好呀……”,从零到十,依次喊下去,谁喊的数等于两人出的手指数之和为赢,罚对方喝酒。因而,常见席上激战犹酣,这才算喝到高潮。

产业撑起一片天

盛夏时节,走进房县城关镇三海村黄酒作坊,一帮青年男女正在直播间里忙着销售房县黄酒。

村民谭学云十几岁就跟着父亲酿造房县黄酒。她每年酿制5000多公斤黄酒,销售收入10万多元。在她的带动下,周边农户纷纷做起黄酒生意,如今全村年产黄酒5000余吨、销售额达1.2亿元,线上年销售额达7000万元。

近年来,房县县委、县政府将黄酒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金钥匙”,确立黄酒产业为“百亿元产业”,成立黄酒产业发展中心,制定黄酒产业发展规划,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黄酒产业做强做大。2023年,全县黄酒生产企业达15家,取得生产许可证的作坊225户,手工作坊2200余户,从业人员2万余人。黄酒年产量8.5万吨,全产业链产值达35亿元,闯出了一条创新发展的新路子。

培育壮大特色产业。经过多年发展,房县黄酒已形成“龙头企业竞跑领跑,专业村镇做大做强,手工作坊转型升级”的“雁阵齐飞”式发展格局。引进培强壮大庐陵王酒庄、北京忠和酒业等2家龙头企业,建成全省唯一的黄酒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不断提高企业智能化水平;持续推进三产融合,培植土城黄酒民俗文化村、三海黄酒小镇、大木厂五谷庙特色黄酒村、尹吉甫特色黄酒村,目前土城黄酒民俗文化村、三海黄酒小镇被列为市级黄酒产业链支持项目;规范手工作坊,严格执行《房县黄酒作坊生产规范》,积极办理小作坊生产许可证;落实支持政策,兑现《房县关于支持黄酒产业链建设的六条意见》,三年累计发放扶持资金600万元。

工业化灌装房县黄酒。

擦亮房县黄酒品牌。去年,房县成功获得“中国黄酒文化起源地”授权;庐陵王系列黄酒成为十堰市首届楚商年会接待用酒;忠和酒业出品的“周楚御贡酒”斩获“第十三届酒类质量检评”金奖;2023年,经国家品牌建设工委会审定,“房县黄酒”的品牌强度为799,品牌价值达13.27亿元;拍摄以房县黄酒为题材的电影《乡醇》,成功举办四届诗经黄酒文化旅游节。房县黄酒被写入《国酒》一书,位列六大区域第3位。

确立黄酒产业增收支柱地位。2023年,房县黄酒产业人均增收1000元,户均增收3000元至5000元。土城黄酒民俗文化村户均酿酒收入3.8万元,是除打工经济外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科技创新添翼赋能。与高校、科研院所深度合作,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对制曲、储藏、保鲜和工艺创新、人才培养等进行全方位攻关,建立房县酒曲菌种库、小曲试验室,分析出房县黄酒挥发物质205种,复配出不同类型酒曲菌剂4种,获得高质量特有优势菌属5个,命名为房县魏荣氏菌属,目前正向国际微生物学会申请专利;引导龙头企业研发出气泡酒、保健酒、果酒、露酒等13款新品,持续开展黄酒香气、口味、稳定性等质量影响试验,寻找瓶装黄酒风味的最佳途径,逐步使房县黄酒走向时尚化、多元化。

推进黄酒文旅融合发展,擦亮“一部诗(诗经)、一壶酒(黄酒)、一个谜(野人)”三张名片,描绘“千里房县、诗酒远方”绚丽画卷。(本版图片均由房县县委宣传部提供)

编辑:孟楠

责编:陈玉

方针政策权威发布,网上问政快速回应,最新资讯随时掌握。
十堰发布
  • 欢迎关注十堰政府网官方微信“十堰发布”
  • ① 打开微信——发现——扫一扫,扫描左侧的微信二维码关注。
  • ② 打开微信——通讯录——右上角“添加”,搜索“十堰发布”“syfb0719”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