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6月是第24个全国“安全生产月”,主题是“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查找身边安全隐患”。为进一步提升全民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十堰市安全生产委员会推出了多项活动进行主题宣传,并将于6月12日上午在市人民广场举办“6·16安全宣传咨询日”活动,通过多元互动形式普及安全知识,营造全社会关注安全、参与安全的浓厚氛围。本网特推出聚焦2025年十堰市“安全宣传咨询日”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十堰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为抓手,扎实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十大行动”,补短板、强弱项,全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推动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巩固提升,连续两年实现“一无两降”(无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双下降),自然灾害“零亡人”。在全省市州政府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考核中,十堰连续两年获评优秀等次第一名。先后9次在全国全省专题交流基层应急能力建设、执法规范化建设等经验做法,多次获国家、省主流媒体密集报道,吸引应急部党校、清华大学研究院等超百批次单位考察交流。
领导示范引领,构建齐抓共管格局。市委、市政府将安全生产作为重要政治任务,通过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及市安委会专题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研究针对性举措。市领导班子成员履行“一岗双责”,一线督导安全生产工作,带动各级党政领导落实责任。2025年1月至今,市安委会联合市委督查室、市纪委监委机关、市政府督查室开展3次一线督办检查,推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 “三管三必须”要求落地。
聚焦治本攻坚,科技赋能精准施策。全市聚焦2025年度阶段性目标,围绕“1+35”总方案及子方案,细化分解423项年度任务清单,建立“专班推进、周调度、月督办”机制。依托十堰智慧应急平台,实现风险隐患全生命周期管理。突出重点行业领域,会同相关部门针对性开展小微企业、城镇燃气、建筑保温材料、违规动火作业等专项整治,取得了良好成效。今年以来,排查整治重大事故隐患598项、致灾隐患1.5万余条;帮扶高危行业企业281家、442次,严打危化、非煤矿山等领域违法违规行为,倒逼企业落实主体责任。
筑牢行业防线,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各行业部门强化“人防、物防、技防”。争取中央财政1.47亿元治理尾矿库,完成22个闭库销号;推动365家高危行业企业安装风险监测预警系统;为135家医疗机构安装消防设施设备模块4.95万余个;全面完成996.7公里燃气老旧、“问题”管网排查整治;建成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748.06公里;在2570个小型生产经营场所等安装早期火灾报警和灭火装置,改造48个老旧场所消防设施,打通应急通道260个。
强化安全教育,厚植安全发展理念。十堰将安全教育作为预防事故重要抓手,加强重点领域和“关键少数”教育培训。今年已组织培训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从业人员1679场次、13.82万人,宣贯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321场次、18.2万人;组织企业开展应急演练767次,参与24.75万人次。组织开展“防灾减灾宣传周”“安全生产月”等活动,打造“校园安全公开课”,已在6所学校巡讲,1800余名学生参加。利用应急文化主题公园、科普体验场馆培训师生、企业员工20万余人次;在电梯投放安全公益广告,营造浓厚安全文化氛围。
夯实应急根基,提升基层应急能力。以“一体化调度、专业化救援、标准化保障、综合化管理”为目标,在全市129个乡镇(街道)组建应急办和消防救援所,为国家提升基层应急能力提供实践经验。2025年5月,组织270余名县乡应急干部封闭培训;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实现应急执法“硬件标准化、系统智能化、活动信息化、程序规范化”;在全省应急执法大比武中获集体第二名。
下一步,市安委办将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市安委会部署,持续推动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走深走实,深入排查整治各类安全风险隐患,探索创新治本攻坚手段措施,提升本质安全水平,防范遏制生产安全事故,保障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平稳可控。(记者 孟楠 通讯员 周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