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做深做实林长制系列报道③做好“兴绿”文章,打造绿色发展新引擎——

让“美丽颜值”变“经济产值”

日期: 2025-03-12 08:40:02
来源: 十堰日报

人勤春来早,农事催人忙。连日来,竹山县宝丰镇龙井村村民陈三贵在茶园中忙碌不停。今年,他要在30多亩茶园里套种500多棵桃树。

“茶园套种果树是一种生态友好的种植模式,也是我们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一次积极探索。”龙井村党支部书记李可介绍道,“茶树喜阴,套种桃树不仅有利于改善茶园的小气候,还能更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既增加了茶叶产量,又提升了桃子的品质,实现了多赢。”据了解,该村计划在全村2000多亩茶园中推广这种套种模式。

十堰林地面积近3000万亩,位居湖北省第一位。近年来,我市围绕建设全国绿色农产品输出地,统筹推进林下经济、林中康养、林业碳汇发展,积极探寻“两山”转化最优解,力促“美丽颜值”变成“经济产值”。

3月9日,在丹江口市龙山镇朝阳沟村的淫羊藿种植基地里,村民们忙着护苗除草、移栽幼苗、浇定根水、搭遮阳网。“今年淫羊藿成品药材种了50亩,还有10个大棚育苗,目前幼苗已经订出去一半了。”基地负责人刘洁脸上洋溢着笑容。

走进竹山县的九华山、白玉垭、天堂和深河4个国有林场,山间林下,药材芬芳。该县将林下经济作为林业发展的重中之重,高标准建设5600亩以淫羊藿、箬竹、黄精等中药材为主的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在房县万峪河乡,当地村民通过“天麻+黄精‘1+3’轮种模式”,有效利用林地资源,保证土地的持续生产力。

统计显示,我市林下经济经营面积已达752万亩,蓬勃发展的林下经济为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我市制定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规划和实施意见,大力培育黄精、橄榄油、道地药材武当七味、特色菌草九品等土特产,2024年新增省级林业重点龙头企业13家,国家和省级龙头企业总数达到50家,林业综合产值达到420亿元,同比增长21%。

市以武当山为龙头,大力发展全域森林康养旅游,打造了26个国家级森林康养试点。各地依托森林资源、地域文化和自然奇观等,加快推进森林旅游、森林康养和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释放绿色生态福利。

竹溪县着力打造秦巴山区康养旅居地,推动“林+旅”深度融合,结合县情和林情编制全域旅游战略规划,推进以夯土小镇等为重点的林、农、文旅融合项目,以及以龙王垭、十八里长峡、八卦山等为主的森林康养旅游项目。2024年,该县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分别增长了145%和95.5%。

郧西县相继建成天河、五龙河、龙潭河、上津古城等13家 A级景区,发展森林康养、森林人家、“林家乐”等115家,好山好水变成了旅游网红地。

在碳汇开发方面,竹山县、房县、竹溪县与市产投集团签订框架协议,年均碳汇量约7.75万吨。我市全力创建全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和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绿色贷款余额增长27.3%,增速居全省前列。

向山林要财富,让群众“靠山吃山”。良好的生态环境蕴含着巨大的经济价值。我市正以广袤的森林为底色,描绘出一幅林下经济蓬勃发展的壮美画卷,将生态优势不断转化为发展优势。(记者 闵波)

编辑:闻佳慧

责编:郑 静

编审:马俊杰

方针政策权威发布,网上问政快速回应,最新资讯随时掌握。
十堰发布
  • 欢迎关注十堰政府网官方微信“十堰发布”
  • ① 打开微信——发现——扫一扫,扫描左侧的微信二维码关注。
  • ② 打开微信——通讯录——右上角“添加”,搜索“十堰发布”“syfb0719”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