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1月13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累计调水突破600亿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超1.08亿人。清清江水,从十堰一路向北,润泽北方大地,映照着十堰儿女守护一库碧水的忠诚担当。
源头治污、定期治淤、铁腕治违、生态治岸……近年来,我市扛牢“确保一库碧水永续北送”政治责任,纵深推进河湖长制工作,深入开展“幸福河湖共同缔造”行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绿网护碧水 旧貌换新颜
11月14日,记者来到张湾区方滩乡王家山村堵河岸边,只见几名施工人员正忙着安装隔离网。
记者从市水利和湖泊局获悉,我市将库区网格化管理作为落实河湖长制的重要举措,将沿丹江口库区29个乡镇201个村划分成网格进行管理,并选取库周5个村,围绕“村庄环境整治、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库周物理隔离、小微水体治理、公益岗管护”五项工作任务开展试点建设。王家山村便是试点之一。
“河岸线很长,以前有的地方不方便随时管理,安装绿网后,能有效减少人为活动对库区水质的影响。”王家山村党支部书记王荣波介绍说。
施工人员在安装库周隔离网的同时,还在村里做绿化、砌花坛、修建凉亭、粉刷房屋,美化村庄环境。通过改造,库区沿线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当地村民纷纷叫好。
“我们实施库周物理隔离,拆除库区周边乱搭乱建的建筑物600余平方米,整理土地37000平方米,砖砌花坛6个,修建休闲凉亭2座。”张湾区河湖长制办公室工作人员白超介绍,“同时,积极引导群众将畜禽粪污整理收运还田,减少化肥使用,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切实保护库区水质。”
治理小流域 逐梦“绿富美”
“原来躲着走,现在慢点走。”11月19日下午,在茅塔河边生活了几十年的七旬老人张大成和老伴沿着河边散步时感慨道。升级改造后的茅塔河,已成为市民休闲放松的好去处。
茅塔河总长约7.5公里,是汉江这条“大动脉”的“毛细血管”。茅塔河水库地处茅塔河小流域中游,是周边近10万人的“水缸”。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河湖长令,我市开展“碧水保卫战”专项整治行动,全面完成“守好一库碧水”专项整治、妨碍河道行洪突出问题排查整治等八大行动,扎实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
行走在茅箭区,一幅山青、水净、城美的画卷呈现在眼前。坚决扛牢“确保一库碧水永续北送”政治责任,统筹推进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贡献力量,已成为该区干部群众的共识。
“今年,我们抢抓小流域治理省级试点机遇,在茅塔河小流域原有32座污水处理设施基础上,新增16座分布式、分散化污水处理设施,覆盖农村所有10户以上集中居住地。同时,在茅塔河中下游实施雨污分流、老旧小区管网改造、支沟周边环境整治等工程,确保流域内城镇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雨污分流率达90%以上。”茅箭区水利和湖泊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坚持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茅箭区以茅塔河小流域治理为抓手,促进生态提质。茅塔乡康家村遵循绿色发展理念,充分利用闲置土地和村里剩余劳动力,将特色农业与乡村旅游结合,大力发展共享菜园,配套建设节水灌溉设施。菜园平时由村民管理,到了周末和节假日,“认领”菜园的市民前来采摘蔬菜,体验劳动乐趣,享受丰收喜悦;东沟村创新思路,采取“合作社+农户”模式,重点打造梅花茶园、樱花茶园、海棠茶园、月季园、云上牡丹园等5大景观园,吸引游客前来游玩……
库区清漂忙 当好“守井人”
11月15日傍晚,夕阳余晖洒在丹江口水库宽阔的水面上。中国好人、荆楚楷模蒋德新穿上印有“小水滴志愿者”的服装,带上清漂工具,驾着小船开始清理水面上的漂浮物。
今年62岁的蒋德新是老渔民,从记事起就跟着父辈们在汉江捕鱼,40多年来,他冒着生命危险在汉江中救起落水群众30余人。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和长江十年禁渔政策的实施,蒋德新拆除网箱、退捕上岸。由于他熟悉水性,当地政府给他配置了一条“守井卫士船”,用于日常巡河清漂和水上救援。
2020年,他牵头成立德新护水志愿服务队,定期开展护水宣传教育、巡库巡河、清理库周漂浮物等志愿服务活动。
不久前,丹江口市“小水滴”守水志愿服务队成立,德新护水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们成为“小水滴”中的一员。经过志愿者不懈努力,巡河护水的效果逐渐显现,库区周边环境越来越整洁,库岸线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一个个小水滴汇聚成河,汇入丹江口水库,一路欢歌向北,润泽京津冀豫。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用实际行动当好“守井人”,筑牢护水防线,确保一库碧水永续北送。(记者 张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