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人才是宝贵的人才资源,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今年以来,十堰市采取“引、育、留”三项有力措施,全力做好“土专家”发现、培养和联系工作,积极引导乡土人才在“六大农业产业链”发展中展现作为,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智力支撑。
多渠道发掘,把“土专家”聚起来。紧贴人才引领乡村振兴和“六大农业产业链”发展实际,结合落实我市《市领导包联重点任务及包联工作清单》文件精神,发现一批优秀乡土人才。重点从种植养殖加工能手、农民专业技术协会骨干、农村经纪人、能工巧匠、农民企业家、村组干部、回乡创业能人等群体中优中选优,自下而上推荐出63名优秀乡土人才,纳入市级领导联系对象,制定《市领导包联优秀乡土人才清单》。各县(市、区)在认真排查梳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乡土人才库,目前已统计入库农村实用人才10.23万人,其中,生产型人才3.92万人、经营型人才2.18万人、技能带动型人才1.88万人、科技服务型人才0.98万人、社会型人才1.27万人。
立体式培育,让“土专家”强起来。持续实施“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截至目前,累计招录培养农民大学生1810名,培养基层组织建设带头人和科技致富带头人921名,456个重点脱贫村实现全覆盖。推进“一品多名技术员计划”,为环丹江口库区187个重点村产业发展遴选160余名综合素质高、专业知识面广、实践经验丰富、乐于服务基层的专家人才,担任特聘专家到村开展技术服务,开展产业技术培训1万余人次,培育农业产业技术员近1500人。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选派50名农业专家技术人员,助力绿色食品饮料产业发展,培训高素质农民5351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7%。认真落实“专业人才智汇基层”活动,对接省派专家人才52人,省、市两级科技特派员155人,共推广新技术195项,推广新品种179个,推广新模式56项,培训农民6万余人次。
全方位服务,让“土专家”留下来。市县乡三级党委进一步完善“土专家”联络对接方式,采取走访慰问、座谈交流、微信电话等方式,搭建起线上线下联络平台,提高联系针对性、经常性。市级领导在联系65名优秀专家人才的基础上,带头包联63名优秀“土专家”。各县(市、区)结合实际,开展了各具特色的联络对接工作。丹江口市建立乡村干部与“土专家”长效联络机制,主动上门问需送策;郧阳区四大家领导联系66名优秀乡土人才,给予政策扶持和生活关怀;郧西县以技能竞赛选树一批优秀乡土人才,把其中130名纳入入党积极分子和村级后备干部培养;房县联系服务乡土人才创办、领办各类专业合作社189个,带动就业600余人;竹山县已成功动员吸引一批竹山籍企业家返乡投资,争取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大学毕业生等199人回村任职;竹溪县认真落实《县委联系服务专家人才及优秀人才工作实施办法》,已累计为联系乡土人才解决实际困难87件。(通讯员 石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