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以青山为家,以茂林为友,以守护万物生灵为荣。他们怀揣着朴素的理想,那就是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到处是一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他们就是十堰城市绿肺的守护人——赛武当自然保护区一线的管护员。
赛武当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武当山脉中段,总面积21203公顷,因地处南北气候分界带,森林植被茂密,是众多国家重点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也是十堰中心城区极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我们平时的工作就是保护好辖区内的森林、河流等自然资源以及管控在保护区内的相关活动,形象地说我们是上管天、下为管地、中间管空气,权力不大但是责任不小。”说这个话的是赛武当保护区茅塔管理站负责人兼管护员李经书。为保护好赛武当这个绿色宝库,在赛武当保护区内有42名像李经书一样的管护员长期扎根在一线,每天用脚步丈量着大地,用真情守护着绿水青山。
当好赛武当绿色资源“守门员”
早上8点,李经书准时出现在管理站办公室,与另外一名工作人员商讨确定当日的巡护计划,随后在工作群里对分散在3个村的管护员进行调度安排,8点半他即开上巡逻车沿路开展常态化巡查。“我们开车巡逻不能简单转一圈就算了,要眼里有‘活’,看到路边停靠的车和人,要提醒他们不能私自进山,不要在野外用火;感觉行迹可疑的人,还要安排管护员关注动向,向他们宣传保护区法规,让外头来的人知道这儿是有人管的,不能在保护区内搞违法违规的事儿。”李经书一边开车,一边和车上的其他人员交待提醒,像这样的话他每天都得重复不少遍。正是有这样的敏感性和责任心,通过日复一日的例行巡查,以及定期进入远山、沟岔集中巡护和不定时对重点部位蹲守,保护区管护网越织越密,形成了严管常抓的态势,近年来外来人员进入保护区采药挖笋、采摘猕猴桃等现象呈逐年下降趋势。
巡山护林之余,茅塔管理站的管护员们经常集中起来学习保护区法规和业务知识。李经书也常用“当管护员不是看好山上不着火这么简单,要明白在保护区内哪些事情是能搞的,哪些事情是不能搞的,还要弄清楚哪些动植物是重点保护的,不能当糊涂蛋······”这样的话激励大家,并通过智慧保护区管理平台,掌握管护员巡护频次和覆盖面信息,确保“守土有责、管护有方”。
当好赛武当绿色资源“调查员”
近年来,随着保护区管理触角的深入,管护员们还要参与动植物监测工作。“才干管护员这个工作时候,原以为就是当个‘山大王’,逐渐才发现里面还有不少的学问。”说这个话的时候,李经书还一边翻看着赛武当管理局近期下发的《观鸟手册》。从2021年开始,赛武当保护区的管护员们每个季度都要背上行囊,带上干粮,翻山越岭,跋山涉水,在山中布设红外相机,调查监测野生动物的分布状况和活动规律。通过两年来的调查监测,管护员们对辖区的野生动物分布和活动规律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大家也竞相比较谁布设的相机拍摄到的野生动物种类多,并善于使用形色识花、花伴侣等小程序在巡山过程中鉴定奇花异草。
“管护员是个辛苦活,想把工作干得更好就要耐得住寂寞守在山里,舍得出臭汗走进山里;不过管护员也是个良心活,守护好森林和野生动植物安全,就是我们山里人为社会做出的贡献”李经书坦言道。(通讯员 李露 宋学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