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政办发〔2023〕10号
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十堰市突破性发展生态文旅康养产业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部门:
《十堰市突破性发展生态文旅康养产业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2023年5月11日
十堰市突破性发展生态文旅康养产业三年行动方案
(2023—2025年)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突破性发展“一主四优多支撑”产业体系的工作部署,推动生态文旅康养产业发展壮大,为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筑牢产业支撑,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生态为基、文化为魂、旅游为媒、康养为本”,“养眼、养心、养性、养生”四位一体,统筹全市资源要素,擦亮武当山品牌,推进景城一体化、旅游全域化、产业融合化。推动生态文旅康养产业突破性发展,在构建“一主四优多支撑”产业体系进程中发挥纽带作用,为加快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再创仙山碧水汽车城战略优势提供产业支撑、平台服务和人文力量。
(二)基本原则
1.全域一体,融合发展。高质量推进文旅、商旅、农旅、体旅融合发展,培育生态文旅康养新产品。深入推进产业融合,为探索生态文旅康养“十堰模式”发展路径扎稳根基。
2.品质服务,开放发展。对标国内外一流旅游康养目的地,提高标准、突出特色,构建产品丰富、品质优秀、服务一流的旅游供给体系。建设以生态文旅康养为特色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水平。
3.数智赋能,创新发展。整合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推进模式创新、应用创新、场景创新,打造十堰智慧化文旅平台。推进“一部手机游十堰”,实现“政府监管无处不在、游客体验自由自在”。
4.以人为本,共享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游客体验高品质旅游产品、人性化旅游服务,不断提升广大市民游客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共享新时代生态文旅康养发展成果。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生态文旅康养供给数量和质量效益持续优化,十堰市建成东方生态文化康养之都、武当山打造成世界级重要旅游目的地。
——到2025年,生态文旅康养产业市场格局进一步优化。以十堰本地和周边城市为主的基础市场进一步稳固;以武汉、西安、长沙、郑州、成都等五大都市圈为主的核心市场进一步提升;以京津冀、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为主的中远程市场及港澳台、日韩、东南亚为主的境外市场进一步拓展,形成内优外强三级稳固的市场。
——到2025年,全市文化软实力和产业硬实力大幅提升,生态文旅康养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第二大支柱产业,总产值2000亿元以上,增加值500亿元,占全市GDP比重10%。
二、突破性发展重点任务
(一)坚持全域统筹,推进“景城一体化”
1.统一规划建设。编制武当山和十堰城区景城一体化发展规划,形成“两区三带”文旅空间结构。依托武当山品牌发展城区全域旅游,用景区的理念经营城市,推进十堰城市功能重构、风貌重塑,完善城市旅游服务功能,把十堰城区建设成为游客消费体验目的地,把武当山建设成为十堰城市客厅。推进武当山、丹江口两地旅游协同发展,构建“环武当、大武当、泛武当”旅游环线和旅游经济圈。加强武当山核心景区建设,推进古建宫观庙宇修复及配套服务设施完善,形成武当山核心景区主要宫观庙宇旅游环线。将环武当山周边六里坪、均县、官山、盐池河等乡镇国土空间纳入“大武当”范围,由市级统一规划,通过空间引导,推动“大武当”通江连城发展。规划重建武当山朝圣古道体系,主要包括均县镇至玄岳门、浪河镇至盐池湾的官道;玄岳门、进山门到金顶的北神道;盐池湾到金顶的东神道;官山镇到金顶的南神道。打通官山(大明峰)—六里坪(蒿口村)—丁家营(三线军工遗址)—浪河(银梦湖)—白杨坪(珍珠岩)—盐池河(长滩河旅游区)—龙山镇(龙山烟雨)环武当山旅游外环线,形成一山带群山的景群格局。(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文旅局、市交通运输局,丹江口市、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
2.统一品牌营销。以武当山为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推出武当秘境康养游、山水车精华游、汉水巴山探秘游等十条以上特色主题线路,在重点客源地城市进行推介。策划推出富有影响力、表现力、感召力的景城一体的十堰旅游形象宣传语和品牌标识,在央视、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宣传推广。推动重点A级景区、星级饭店、等级民宿在武当山开设旅游接待驿站。在武当山景区人流聚集地的显著位置设置旅游宣传广告位,统筹整合县市区旅游资源产品,加注统一的旅游形象标识进行宣传,实现产品互荐、客源互引。(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文旅局,各县市区)
3.统一产品布局。舞活武当山龙头,串联县市区文旅资源,打造“五境八镇”高能级武当山景群。开通武当山景区直达机场、高铁站及重点酒店、重点景区、重点乡村旅游点的旅游专线巴士或游客公交车。支持武当山创建各级研学基地(营地)和户外拓展基地,驻市高校大学生实践基地,工会职工疗休养基地。整合特色美宿、美食、美娱、美购资源,开发以“武当文化”为内涵的文创产品,打造一批夜间消费集聚区、休闲街区、购物街区,培育文旅商融合业态和消费商圈。开发“武当一梦”、提档“梦幻武当”演艺节目,打造太极湖夜游综合体等沉浸式体验项目。常态化组织道乐展演、地方戏曲、武术演艺、民间艺术等到太极剧场汇演。(责任单位:市文旅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教育局、市商务局、市总工会、十堰文旅体投集团,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
4.统一人才培养。加快建立“财富+荣誉+康养”的激励机制,吸引企业家和科技创新人才来十堰创业、到武当山康养,把武当山打造成企业家和科技人才的“北戴河”。支持企业在大武当范围建立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职工疗休养基地。支持武当山与市内高校、职院对接合作,定向培养文化旅游高层次人才,选拔景区青年专业技术骨干到市内外高等院校进行专业培训。建立稳定的景城干部交流机制,推进城区、武当山互派干部挂职交流常态化。(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市科技局、市总工会,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
5.统一公共服务。统一游客集散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建成市、县市区、景区三级游客集散服务中心体系。加快在高铁武当山西站、十堰奥体中心建设2处一级旅游集散中心。按照国际旅游城市标准,设计十堰公共文旅符号,统一全市旅游引导服务标识,构建十堰特色城市形象标识,加快“大武当”目的地形象识别系统建设。统一实施十堰中心城区、武当山景区、重要交通节点的旅游厕所改造升级。加快推进玄岳大道建设,启动316国道六里坪段及官山、盐池河、白杨坪地区省道升级改造和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基于武当山智慧景区运行中心平台,加快十堰智慧文旅平台建设。建立统一的文化旅游市场秩序综合执法机制,定期联合开展文化旅游市场秩序综合执法。(责任单位:市文旅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政数局、十堰文旅体投集团,茅箭区、张湾区、丹江口市、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
(二)创新宣传营销,开拓市场新格局
1.构建品牌形象。围绕“来武当山过几天仙暇日子”宣传品牌,设计征集十堰旅游形象宣传语、旅游形象标识、旅游IP形象,构建全新的十堰旅游形象宣传体系。邀请全国名家画武当、拍武当、唱武当、写武当,制作含武当元素的优秀动漫视频作品,持续提升十堰旅游品牌美誉度、影响力。(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文旅局、市文联、十堰日报社、十堰广播电视台,各县市区)
2.创新营销模式。建立“城旅一体”宣传营销模式,市级统筹全市旅游推介、品牌推广和节事营销,一体营销城市品牌和旅游品牌。打造武当山金顶国际朝圣大典、七夕文化旅游节、女娲文化旅游节、武当国际演武大会、诗经文化节等大型主题节事活动。选择有影响力的文化名人、影视名星担任“十堰旅游形象大使”。充分利用虚拟数字技术,设计征集推出虚拟十堰文旅形象代言人。(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文旅局、十堰文旅体投集团,各县市区)
3.搭建全媒体矩阵。密切与央媒、省媒合作,借力官方渠道,强化十堰文旅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加大平面媒体投放,借助高铁、机场户外大屏、楼宇广告等端口,提升十堰文旅宣传的广度和强度。推进文旅宣传主力军向线上转变,抢占新媒体平台流量,引爆十堰文旅推介的热度和亮度。(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文旅局、十堰日报社、十堰广播电视台、十堰文旅体投集团,各县市区)
4.细分市场营销。根据不同客源市场,配套相应的主题产品,实施“引客入堰”行动。加强区域联动,深化北京对口协作,推进与武汉城市圈、一江两山、襄十随神城市群、毗邻城市等区域交流合作,实现品牌共塑、宣传互推、客源互送。深耕、精耕武汉、北京、西安、福建、广州等重要客源市场。加强国际交流,通过加快武当山机场国际航站建设、开通客源地城市国际航线、创新境外旅游宣传推介,支持武当武术协会在境外设立分会等,拓展港澳台、日韩、东南亚、欧美旅游市场。(责任单位:市文旅局、市民航局、十堰文旅体投集团,各县市区)
5.推行一卡(票)通游。建立市县、县域、景区三级联动营销机制,将十堰职工文旅年票(十堰市旅游一卡通)发行范围扩大到襄阳、南阳、安康等毗邻周边近程市场。针对中远程市场,开展凭武当山景区门票免费游览全市所有A级旅游景区的“一票通游”活动,实现一次营销、客流共享和内需互动。(责任单位:市文旅局、市总工会,各县市区)
(三)丰富产品供给,提振文旅消费
1.做优武当龙头产品。充分发挥武当山世界级资源优势,做强叫响“武当道乐、武当太极、武当养生、武当建筑”四张品牌。高水准打造一台“太和仙韵”武当道乐音乐晚会,推出一部“天下太极出武当”武当功夫实景剧,打造一批武当道家养生特色康养基地,加强武当古建宫观庙宇修复及深层性文化内涵挖掘,深化武当和故宫交流合作,提升武当古建筑群观光鉴赏品质。加快太极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综合配套服务建设,推进核心景区提档升级,优化镇区旅游服务环境。(责任单位:市文旅局,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
2.推进文物活化利用。推动文化遗产的传承创新,持续擦亮十堰历史文化名片。加强武当山古建筑群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开展世界文化遗产监测、文化遗产活化、文化遗产利用。推动郧县人遗址文化公园建设,启动学堂梁子遗址、梅铺猿人遗址、黄龙洞遗址、白龙洞遗址4处古人类遗址联合申遗。推进南化塘中原突围主战场、东风汽车工业遗产旅游等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支持各地建设一批具有荆楚文化、秦巴民俗特色的非遗项目。(责任单位:市文旅局,各县市区)
3.发展康养度假产品。推进“药医养游”融合发展,培育医药康养、汤浴康养、森林康养、健身康养、膳食康养等业态。提升天悦温泉等传统温泉汤浴品质,推进天篷山峡谷温泉招商落地,加快富泉山、龙王垭、沧浪山、九女峰、鲁家寨、大明峰、太和梅花谷等森林康养项目建设,不断丰富康养产业。利用武当山所形成的养生品牌效应和养生总部经济模式,整合全市康养优势,打造康养度假项目集群。(责任单位:市文旅局、市卫健委、市林业局、市民政局、十堰文旅体投集团,各县市区)
4.丰富乡村旅游产品。实施“擦亮小城镇”“扮靓小村庄”行动。持续推进环十堰市区、县城的城郊休闲游憩带建设,升级大川镇、黄龙镇、柳陂镇、野人谷镇、樱桃沟村、吕家河村、下营村等名镇(村)的旅游环境,发展民宿、田园综合体、主题农庄、特产购物、民俗体验等旅游业态。通过三年,打造100个环境优美、配套设施完善、旅游业态聚集的特色旅游镇(村)。(责任单位:市文旅局、市农业农村局,各县市区)
5.打造城区旅游产品。对照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标准,实施十堰城市整体风貌的控制,做好城市亮化、净化和美化。加快打造集文化、景观、休闲、旅游为一体的“一河两岸”城市旅游休闲街区。加快十堰奥体中心整体运营招商,加快东风汽车博物馆、十堰大剧院、文化馆、图书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馆建设。打造十堰城市旅游新地标,争创国家休闲城市。(责任单位:市文旅局、市住建局、市经信局、市城管执法委、市商务局、十堰文旅体投集团,各县市区)
6.实施品牌提升工程。开展高A级景区、高星级饭店、等级民宿、旅游度假区、旅游名镇(村)、工业旅游示范区、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体育产业示范基地、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品牌创建,支持丹江口大坝旅游区创建国家5A级景区,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郧西县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在全市形成一批美誉度高、影响力广、带动性强的核心竞争力文旅品牌。(责任单位:市文旅局,各县市区)
(四)加快供给升级,打造融合品牌
1.发展“美游+”业态。推动文化演艺进景区,打造“白天观景、夜晚看剧”全天候旅游体验。以创建国家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为契机,加快夜游车城、夜游汉江、夜游武当等夜游品牌建设,打响“夜堰”品牌。(责任单位:市文旅局、市商务局、十堰文旅体投集团,各县市区)
2.发展“美宿+”业态。强化旅游住宿设施层次性、主题性,在十堰市、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丹江口市、郧西县等重要旅游服务节点,适度发展高端酒店,推进商务酒店连锁经营。融合十堰特色地域历史文化特征,建设文化类主题酒店、生态类主题酒店、养生类主题酒店等。打造一批城市民宿,乡村民宿和客栈,发展一批生态营地、房车基地等新业态,形成环郧阳湖、环丹江口、环武当民宿集群和南三县康养民宿集群。(责任单位:市文旅局、十堰文旅体投集团,各县市区)
3.发展“美食+”业态。以十堰本地特色饮食为突破口,实现餐饮业全产业链发展。规划建设一批美食城、美食小镇、美食村,重点营销武当山珍美食、道家养生美食、丹江鱼宴美食系列品牌及均州八大碗、郧西马头羊、竹溪蒸盆等十堰名菜、名小吃。打造武当堰席、秦巴康养宴、房县上笼席、竹山合碗席、竹溪药膳等特色宴席。根据各地民俗风情及旅游景区特色,打造一批汽车主体餐厅、水主题餐厅、恐龙主题餐厅,策划开展美食探店、名厨访谈、美食达人秀等活动。(责任单位:市文旅局、市商务局,各县市区)
4.发展“美娱+”业态。结合十堰地方特色传统文化,发展武当武术、竹溪山二黄、吕家河民歌、郧西三弦等演艺娱乐与文化娱乐节目。开发摩托艇、漂流、滑雪、攀岩、滑翔伞等参与型、激情体验运动项目。对接市场热点,在城区布局一批特色书吧、咖啡厅、网吧、剧本杀、水疗SPA、桑拿等现代时尚活动项目。开展汽车啤酒美食节、房车露营音乐节、工业遗址艺术节等受青年市场欢迎的新兴娱乐场景。(责任单位:市文旅局,各县市区)
5.发展“美购+”业态。组建成立十堰文创商品合资公司,对接故宫博物院等专业文创团队,打造以道家文化、汽车文化、特色工矿、女娲文化、非遗等为内核的系列文创商品,把绿松石打造成为我市第四张名片。建设完善“十堰好礼”等城市旅游商品品牌管理和运营体系,在十堰城区、武当山、丹江、竹山、郧西等地集中建设大型的旅游购物街区、购物中心,拓展旅游商品的线上预售平台、线上美食销售专区。(责任单位:市文旅局、十堰文旅体投集团,各县市区)
(五)加大资源转化,壮大文化产业
1.壮大市场主体。启动文旅龙头企业培育行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落实惠企纾困政策,内培外引两手发力。支持十堰文旅体投集团、武当山文旅集团、十堰日报传媒集团、十堰广电传媒集团、亚新文化集团等企业做大做强。引进国内知名文旅企业和品牌运营商进驻十堰并设立独立法人公司。培育一批具有较强行业示范带动性、规模体量大、市场竞争力强的文化旅游龙头企业。(责任单位:市政府国资委、市文旅局、市城控集团、十堰文旅体投集团,各县市区)
2.叫响武当武术。升级武当武术标准化教材,支持武当山国际武术学院做大做强,新建一所武术特色公办高中,重组武当功夫团,强化武术专业队伍力量,在全市推广普及武当九势太极拳。办好“张三丰国际太极文化论坛”、全国武当拳交流大赛、武当国际演武大会等活动。(责任单位:市文旅局、市总工会、市教育局,各县市区)
3.打造赛事经济。以“体育+”为路径,整合利用优质景区资源、山水资源,在重点景区、旅游度假区等地承办省级、国家级体育赛事,培育赛事品牌。定期举办南水北调马拉松、环丹江口库区自行车赛、夏日冬泳赛、龙舟邀请赛、路亚舟钓赛等赛事活动,以赛促旅,推进体旅融合,引爆体育旅游经济新增长点。(责任单位:市文旅局,各县市区)
4.拓展产业项目。依托我市丰富的山水资源,发展皮划艇、赛艇、龙舟、登山、铁人三项、滑雪、汽车露营等户外运动项目。大力推进十堰奥体中心运营招商,提档升级武当国际滑雪场,加快建设欢乐世界冰雪馆项目。(责任单位:市文旅局、十堰文旅体投集团,各县市区)
(六)优化发展环境,提升服务品质
1.加强人才培育。支持、鼓励文旅企业与市内外高等院校、职业学院对接与合作,发挥行业组织纽带作用,推进市内高校相关专业建设,探索完善人才培养交流机制。科学制定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国内外人才引进等政策措施,落实“武当人才”政策,推进大学生留(回)堰,支持建设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各县市区)
2.开展“两游”创建。持续开展“文明旅游”专项活动,创新开展“全民导游”培育行动,打造“人人争当十堰导游、个个都是十堰形象”的旅游氛围。(责任单位:市城市文明创建中心、市文旅局,各县市区)
3.畅通旅游交通。提升景区通达水平,力争全市4A级以上景区连接公路达到二级以上。开通景区专线直通车,串联武当山与全市4A级以上重点景区、乡村旅游点、等级民宿、星级饭店的旅游专线巴士或公交车。提升旅游集散中心的服务功能和智慧化水平,试点性在农村公路沿线增设简易旅游交通驿站、港湾式停车带、观景台。(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文旅局、十堰文旅体投集团,各县市区)
4.推进平安旅游。搭建“大武当”全域旅游监管平台,畅通旅游投诉处理渠道,建立跨行业和区域的监管智慧联动机制。强化对全市旅游景区游览、交通、食品、治安、消防及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健全旅游景区突发事件应对处置机制和旅游安全预警信息发布制度,打造安全、稳定、和谐的旅游市场。(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应急管理局、市公安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文旅局,各县市区)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了十堰市突破性发展生态文旅康养产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文旅局,具体负责产业综合协调、督办、考评、通报和日常工作。建立联席会议机制,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联席会议,解决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推动生态文旅康养产业发展。建立联络员协调机制,负责信息对接、任务落实督办等工作。
(二)强化要素保障。出台生态文旅康养产业发展支持政策,设立生态文旅康养产业基金,对产业推动强、经济贡献大、提供就业岗位多的重点企业、项目予以支持。加强用地保障,市级统一调配重大项目用地指标,建立生态文旅康养产业用地审批绿色通道。加强人才保障,做好专家服务,协助落实产业人才来(留)堰“绿卡”政策。县市区在落实市级各项政策基础上,要结合实际制定产业发展专项支持政策。
(三)强化考核督办。建立完善生态文旅康养产业考核评价机制,将生态文旅康养产业发展工作纳入政府年度考核体系。各地各部门要严格落实目标责任制,对照年度重点工作任务清单,细化工作措施,对目标任务层层分解,实行清单化、项目化管理。定期通报工作推进情况,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发挥产业示范引领作用。
附件:
1.十堰市生态文旅康养产业2023—2025年发展目标
2.十堰市生态文旅康养产业考核评价方案
3.十堰市生态文旅康养产业重点项目清单
4.十堰市文化旅游龙头企业培育库
5.十堰市生态文旅康养产业专家库名单
附件1
十堰市生态文旅康养产业2023—2025年发展目标
年份 产业类别 | 2023年 | 2024年 | 2025年 |
总产值 (亿元) | 1200 | 1550 | 2000 |
旅游 (收入) | 1100 (康养产业50亿) | 1430 (康养产业70亿) | 1800 (康养产业100亿) |
文体产业 | 100 (绿松石文创20亿) | 120 (绿松石文创30亿) | 200 (绿松石文创40亿) |
附件2
十堰市生态文旅康养产业考核评价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构建“一主四优多支撑”现代产业体系相关工作部署,突破性发展生态文旅康养产业,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领导
生态文旅康养产业考核工作由市政府统筹组织,突破性发展生态文旅康养产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产业发展重点工作决策部署,对各成员单位工作开展和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考核。
二、考核原则
坚持客观公正、突出重点、讲求实效、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原则,突出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立足全维度推进“景城一体化”、全渠道开展宣传营销、全要素打造产品体系、全方位发展融合业态、全体系壮大文体产业、全角度提升服务保障六大板块,聚焦为产业发展聚力、为经济提振赋能、为景城融合增色、为要素保障固本,推动市委、市政府有关生态文旅康养产业工作的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三、考核范围
突破性发展生态文旅康养产业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各县市区。
四、考核指标
(一)指标确定。产业考核指标任务根据市委、市政府逐年下发的重点工作任务清单核定,由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梳理形成各成员单位和各县市区共性和个性考核指标,按照有关程序报市委、市政府审定后统一下发,作为考核依据。
(二)指标调整。为保证考核指标的严肃性,原则上不对考核指标进行调整。在实施过程中,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确需调整目标的,应在当年度10月底前以专题请示报市政府批准后统一进行调整。
1.因不可抗拒的客观因素使年度目标不能实现的。
2.涉及全市生态文旅康养产业工作目标任务变化或其他特殊情况的。
五、考核办法
(一)考核方式。主要采取平时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自我评价与生态文旅康养产业牵头单位评价以及第三方抽样调查结果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考核。
(二)平时考评。各县市区以及各成员单位要加强与领导小组办公室沟通,每月28日前将各项工作开展情况报送至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便了解、掌握各项工作开展动态。
(三)季度考评。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工作部署,每季度第三个月20日前,各县市区以及生态文旅康养产业各成员单位应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阶段性工作总结,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实际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考评打分。
(四)年度考评。各县市区以及生态文旅康养产业各成员单位于每年12月20日前将全年工作自查情况、工作总结以及相关佐证资料报送至领导小组办公室,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实际工作开展情况、每年度排名情况以及第三方抽样调查结果进行考评打分,并按要求将考评结果报送至市委、市政府。
六、考核结果运用
对生态文旅康养产业考评得分前3名的县市区,市政府将在下一年度在发展资金投入、项目建设、品牌创建、宣传营销、人才培训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支持。
附件3
十堰市生态文旅康养产业重点项目清单
单位:万元
序号 | 所属区域 | 项目 名称 | 项目 分类 | 项目建地点 | 项目建设内容 | 开工时间 | 计划建 成时间 | 总投资 | 累计完成投资 | 2023年度计划投资 | 形象进度 |
1 | 郧 阳 区 | 伟光汇通汉水九歌文化旅游康养综合体 | 消费聚焦型 | 郧阳区茶店镇 | 该项目总占地面积4000亩,其中建设用地面积1600亩,是集楚地文化、旅游文化、古建筑文化为一体的大型文化旅游康养项目,包括楚地文化风情古镇、综合演艺广场、精品酒店及民宿客栈、景观水系、康养恢复中心、康养商业配套、产权式旅居公寓等业态。 | 2020年4月 | 2024年12月 | 400000 | 280000 | 80000 | 已完成古镇核心区地块场地平整工作、郧阳路延长线及曾家沟隧道全部工程建设并正式通车;城门楼和古镇商业街区,二次场平、临水、临电完成;展示中心开放,云中大道(展示中心段)沿线及展示中心周边亮化、绿化全部完工,已投入使用;商业合院和民宿,合院主体结构完成90%,砌筑和抹灰完成60%,门窗完成25%,屋面工程完成40%;民宿主体结构封顶,二次砌筑完成70%。 |
2 | 郧 阳 区 | 十堰方特主题乐园 | 科技创新型 | 郧阳区城关镇 | 该项目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大型文化高科技主题乐园,占地面积约1100亩,包含9个室内大型主题项目、40个室外配套项目,建成后将与武当山、青龙山地质公园、丹江口生态文化旅游区形成业态互补。 | 2022年3月 | 2025年12月 | 310000 | 22680 | 150000 | 项目于2022年3月20日开工建设,场平工作分2个阶段实施。目前,第一阶段场平工作已经完成,第二阶段即将实施。 |
3 | 郧 阳 区 | 天惊洞景区旅游开发项目 | 助力共富型 | 郧阳区白浪镇 | 周边环境整治,建设游步道、照明和声光设施、游客接待服务中心、停车场、旅游厕所等。 | 2020年4月 | 2024年3月 | 105000 | 60000 | 20000 | 景区服务区装修基本完工,重要核心溶洞灯光调试,溶洞科普区墙体砌筑80%。 |
4 | 郧 阳 区 | 沧浪山国家森林公园康养项目 | 美好生活型 | 郧阳区沧浪山 | 该项目依托沧浪山国家森林公园,重点打造太阳坡腊梅园、老虎寨、西沟竹海游步道等景点,对森林公园内部16公里道路以及内部游步道升级改造,打造集观光、休闲于一体的森林康养基地。 | 2021年5月 | 2025年12月 | 50000 | 8700 | 5000 | 道路升级改造已完成。 |
5 | 郧 阳 区 | 月亮湖健康农旅小镇 | 危改提升型 | 郧阳区柳陂镇 | 依托月亮湖生态资源,打造生态观光、生态运动、生态休闲、生态康养、生态教育等五大主题旅游产品,逐步将月亮湖建成国家4A级景区和国家级康养度假区。 | 2023年3月 | 2024年12月 | 20000 | 10000 | 已完成项目规划。 | |
6 | 郧 阳 区 | 玉皇山中原突围战斗遗址公园建设项目 | 文化地标型 | 郧阳区南化塘镇 | 按照国家4A 级景区的标准,对玉皇顶村旅游厕所、游客服务中心、旅游标识系统等基础设施进行整体提档升级,打造登山彩虹步道、民宿小木屋等乡村旅游元素。 | 2023年3月 | 2024年12月 | 12500 | 7500 | 已完成项目策划方案。 | |
7 | 郧 阳 区 | 红色龙村项目(龙韵村) | 助力共富型 | 郧阳区柳陂镇 | 建设中国红色少年展览馆、中国红色报刊博物馆、龙韵村史馆、生态智慧农场、龙韵奇妙夜及龙韵外滩。 | 2023年4月 | 2024年12月 | 12000 | 6000 | 已完成部分项目策划方案。 | |
8 | 丹江口市 | 丹江口生态文化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 消费聚焦型 | 丹江口市三官殿 | 新建旅游码头(含游客中心)1座,用地面积约7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932平方米,停车场3600平方米、道路2366平方米、铺装5709平方米,绿化59966平方米、景观73863平方米及水电管网管线,趸船2艘及配套设施等;并对景区内设施提档升级,新建旅游标准化标识系统(100块)、新建Ⅰ类旅游厕所10座、服务驿站3座、景点解说语音系统1套、智能旅游管理系统1套、体育健身及游乐园设施20套,健身步道15000米及其他基础配套设施。 | 2022年12月 | 2024年8月 | 22000 | 2000 | 10000 | 旅游码头已开工建设。 |
9 | 丹江口市 | 中国南水北调博物馆 | 文化地标型 | 丹江口市三官殿办事处 | 总占地面积120亩,总建筑面积30000平方米。建安工程费约4亿元,工期24个月。展陈部分概算2亿元,工期12个月,通过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全方位展示南水北调东、中、西三线工程的决策、规划、建设和效益,同时配套建设周边附属工程。 | 2022年4月 | 2024年12月 | 60000 | 5000 | 15000 | 西北侧边坡支护挡墙完成95%,挡墙墙身第二层完成50%,B区永久道路硬化完成60米,D区主楼区域土方开挖完成50%,地下室区域12根桩浇筑完成,门楼钢架焊接完成。 |
10 | 丹江口市 | 汉丹港文旅康养度假区建设项目 | 消费聚焦型 | 丹江口市凉水河镇 | 建设高端康养度假酒店、旅游码头、盘山步道、观景亭、游客中心、文旅消费广场、露营基地、临水栈道等。 | 2022年1月 | 2023年8月 | 20000 | 10000 | 10000 | 度假酒店、旅游码头、文旅消费广场等基本建成,正在建设盘山步道和临水栈道。 |
11 | 丹江口市 | 丹江口均州码头景观工程 | 消费聚焦型 | 丹江口市三官殿办事处 | 总占地面积约76000平方米,其中,新建游客服务中心建筑面积2262平方米,商业中心建筑面积1338平方米,景观戏楼建筑面积115平方米,园内溪流水体景观2222平方米,310客位旅游船泊位旅游码头一座,配套建设绿化景观、给排水等基础设施。 | 2022年4月 | 2024年1月 | 15000 | 3000 | 12000 | 现场变压器落地安装并已进行调试;一期建设范围红线内白杨林完成清表;项目区内场坪已整理完成。 |
12 | 丹江口市 | 龙山宾馆提档升级项目 | 微改提升型 | 丹江口市左岸上坝路 | 龙山宾馆动力车间二层楼建筑拆除,新建约110间规模的客房和可容纳32-425人多功能厅和会议室等;新建楼房与旧楼之间采用风雨连廊联通,新建楼房建筑面积112763.22平方米,旧楼装修改造约2万平方米,会议室区域进行景观改造、历史文化塑造及外围景观打造。 | 2022年7月 | 2024年12月 | 15000 | 4000 | 6000 | 动力车间已拆除,围挡已完成。 |
13 | 丹江口市 | 玉皇顶柑橘生态观光园4A级旅游景区提档升级项目 | 助力共富型 | 丹江口市石鼓镇 | 结合乡村振兴和“共同缔造”,建设柑橘标志示范园、游客中心、生态停车场、小木屋、皮划艇基地、农房和道路风貌改造、景观提升、彩虹步道、旅游厕所、标识系统等。 | 2022年5月 | 2024年2月 | 10000 | 3000 | 6000 | 彩虹步道、农房和道路风貌改造、小木屋建设基本完成,正在建设游客中心、皮划艇基地。 |
14 | 丹江口市 | 武当大明峰生态文化旅游区三期建设项目 | 助力共富型 | 丹江口市丹江口官山镇 | 占地260亩,建设“一圈四区”(大明商圈、神仙河景区、龙家湾景区、玉顶景区、松树沟景区)以及配套基础设施,总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 | 2022年6月 | 2024年12月 | 57000 | 10000 | 23000 | |
15 | 丹江口市 | 中国三线军工遗址文化产业园项目 | 文化地标型 | 丹江口浪河镇 | 项目规划占地230亩,打造3607军工文化影视基地,修复1.5万平方米的军工厂房,修缮575余套家属区住房,复建医院、食堂、学校、影剧院等设施,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武当梦圆民俗博物馆、三线建设博物馆和中国现代印博物馆,打造三线军工遗址产业园。目前经前期建设,已建成武当石雕馆、武当奇石馆、武当盆景园、武当印社、道德经篆刻艺术馆等。 | 2023年3月 | 2025年12月 | 100000 | 20000 | 签订框架协议。 | |
16 | 丹江口市 | 夜游汉江项目 | 消费聚焦型 | 丹江口三官殿 | 一是建设旅游码头,包含游客接待中心、文化广场、古戏台、商业店铺、游船停靠驳岸、生态停车场;二是亮化一江两岸灯光;三是打造演艺游船,编排《梦回均州》实景演艺,总投资0.85亿元。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可接待游客20万人次(其中乘船游客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0.5亿元。 | 2023年2月 | 2024年1月 | 22000 | 10000 | 签订合作协议。 | |
17 | 丹江口市 | 沧浪欢乐谷主题乐园 | 文化地标型 | 丹江口三官殿 | 建设大型游乐设施,包括摩天轮、绿化灯光等配套设施。 | 2023年11月 | 2024年1月 | 100000 | 10000 | 签订合作协议。 | |
18 | 丹江口市 | 南水北调游泳馆 | 文化地标型 | 丹江口三官殿 | 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建设游泳馆及配套设施。 | 2023年5月 | 2025年3月 | 22000 | 10000 | 项目初步设计工作正在稳步推进。 | |
19 | 郧 西 县 | 文化体育中心 | 文化地标型 | 郧西县城关镇 | 建筑面积9.5万平方米,新建足球、篮球、网球、羽毛球、乒乓球、游泳、体育场、文化馆、剧院、博物馆、展览馆、图书馆、美术馆、会议中心等主题场馆。 | 2018年2月 | 2023年5月 | 53919 | 33140 | 15000 | A区已建成并投入使用。 |
20 | 郧 西 县 | 郧西县安家乡龟龙山庄 | 美好生活型 | 郧西县安家乡 | 按照A级景区标准规划建设游客中心、度假酒店、滨水休闲娱乐项目,同时依托安家乡特色农业,打造制茶、酿酒、采摘、垂钓等多种体验休闲项目。 | 2017年6月 | 2023年6月 | 30000 | 18000 | 12000 | 1500平方米管理中心、2000米登山步道(山地自行车道)、羽毛球场地、乒乓球场地、网球场地、智能运动驿站、登山与自行车服务等已完成总量的70%。 |
21 | 郧 西 县 |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郧西段)建设项目 | 消费聚焦型 | 郧西县城关镇、湖北口回族乡、关防乡、夹河镇 | 项目位于十堰市郧西县,主要建设内容:1.红色剧场,规划面积12354平方米,主要建设影剧院及基础配套工程。2.红色经典演绎项目——《红色郧西》,剧目立足郧西红色历史,挖掘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珍贵价值,传承红二十五军忠诚精神,打造40-50分钟演出红色剧目,通过艺术创造,生动讲述“一张红军传单”故事。3.长征历史步道,主要完成红军长征旅游咨询中心和红色文化游客集散中心建筑修缮加固,配套建设文化广场、旅游厕所、游客驿站,实施智能化改造、道路提升、环境整治工程等。4.红色文化广场,总用地10亩,主要建设初心广场、砥砺广场、会师广场和新文化广场及基础配套设施。5.红色研学基地工程,城关镇片区计划新征用地面积25亩,湖北口片区总用地12亩,主要完成红色研学基地及配套设施工程。6.红二十五军旧址集中展示园,占地25亩,主要完成红二十五军集中展示园改造工程。7.红色体验园,总用地40亩,主要完成体验园基础配套基础设施工程。 | 2023年3月 | 2025年1月 | 50000 | 20000 | 长征历史步道已完成立项、可研批复,初设已编制完成。 | |
22 | 郧 西 县 | 夹河关旅游区提档升级工程 | 美好生活型 | 郧西县夹河镇 | 项目位于夹河镇大王沟、小王沟、集镇及镇区至月亮湖12公里旅游道路沿线区域,主要建设内容:1.景区序章建设工程,主要建设观景平台,完成民居改造,实施道路景观治理。2.金钱河水体景观带建设工程,主要丰富河道沿岸景观空间,建设“甲水巨龙”。3.金銮山康养度假区建设工程,主要建设垂直旅游观光电梯,打造集国学教育、研学体验等功能为一体的金銮山书院,新建以汉水文化为主题的高端度假民宿,配套临江仙、山水渡、望江阁等建筑,配套建设金銮山智慧旅游系统。4.孙家滩农业休闲区建设工程,主要依托现有龙岗茶园建设农耕体验园、景观梯田、观景亭,开发汉江美食农家乐和特色农产品销售馆。5.月亮湖滨水娱乐区建设工程,主要扩建垂钓基地,完善基础设施,营造荷塘月色景观,配套建设部分亲水栈道和夜景灯光亮化设施等。 | 2023年2月 | 2025年1月 | 56000 | 25000 | 项目初步设计工作正在稳步推进。 | |
23 | 房 县 | 富泉山(柳树垭)旅游度假区 | 串珠成链型 | 房县 土城镇 | 该项目占地14730亩,以康养文化为根基,拟建设集景区(6345亩)、滑雪、酒店、温泉、餐饮、娱乐、商超、购物(共6225亩)、康养小镇(2160亩)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文旅项目。 | 2021年11月 | 2025年12月 | 1000000 | 33000 | 20000 | 柳树垭水库完成投资1650万元,形象进度41%,目前完成了20栋40户的房屋基础。完成小区一期25栋50户房屋基础建设,启动小区基础和小区一期主体工程建设;完成变电站开闭所建设;完成公交站三通一平工程;柳树垭水库大坝浇筑至915高程;启动景区景点建设;启动民宿区改造工程;启动康养医院建设。 |
24 | 房 县 | 房县诗经城文化旅游区建设项目(房县县城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项目) | 美好生活型 | 房县 城关镇 | 按照国家4A级景区标准,建设一心四区(一心:旅游集散中心;四区:采风浪漫休闲区、正雅文化互动区、庙颂网红打卡区、诗经沉浸体验区),并配套完善4A级景区硬件设施。对房县城区十六桥梁进行改造提升,繁荣发展“五河”两岸夜间经济,对县城南宁路等城区景观大道改造和绿化亮化,水上景观布局,打造若干诗经文化元素景观小品。 | 2021年12月 | 2025年12月 | 500000 | 6000 | 20000 | 南宁路绿化改造项目的道路硬化已基本完成,其他配套的公交站台、口袋公园、景观灯等正有序施工,绿化工程全线竣工。 |
25 | 房 县 | 中国(房县)诗经城项目 | 美好生活型 | 房县 城关镇 | 项目位于房县城关镇泉水社区,主要以诗经文化主题,新建诗经大剧院、诗经论坛、老年大学、青少年活动中心、城市展览馆、游客服务六大功能区,配套“一场两馆”(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奥体中心等设施,做好诗的文章,建设诗意公园、诗意文旅综合体,把项目打造成为中国唯一的诗经城。 | 2022年10月 | 2025年10月 | 200000 | 20100 | 60000 | 1.老年大学已开工建设,已完成土方回填,正在进行基础处理;2.酒店项目施工图纸正在推进,施工现场“三通一平”已完成;3.诗经剧院、诗经论坛、诗经研究院、游客服务中心初步设计评审工作已完成。 |
26 | 房 县 | 花田酒溪•神农谷地国际生态度假康养中心项目 | 助力共富型 | 房县 城关镇 | 主要打造黄酒民俗文化研学旅行基地,新建国医馆、国学馆、国食馆、地下停车场、湿地公园、五十亩花田、600套民宿等配套设施。 | 2019年1月 | 2023年12月 | 68000 | 66000 | 2000 | 完成了黄酒民俗文化研学旅行基地、国医馆、国学馆、国食馆、地下停车场、湿地公园、五十亩花田等主体工程建设,正在进行后期亮化收尾工作。 |
27 | 房 县 | 西关印象七十二坊旅游项目 | 美好生活型 | 房县 城关镇 | 规划面积45亩,招商项目艺术家工作室用地17亩,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引入14家知名艺术机构,雕塑家、国画家、油画家、音乐人、设计师、综合艺术在诗经的故乡创新文化高地,工业遗产焕发新生命。工业遗产保护改造占地20亩,改造部分1.2万平方米,植入文体坊和生活坊,文体坊配备有美术馆、图书馆、室内滑雪、游泳场、篮球场、羽毛球场、排球场、网球场、乒乓球场、田径场。生活坊配备有餐饮服务、生活服务、商超、配套设施及管理用房。文化创意综合体用地8亩,商业兼容50%住宅,配备有电影院,商业广场,地下停车场。 | 2021年11月 | 2024年12月 | 50000 | 17400 | 20000 | 市政基础设施挂网招标工作正在推进,商业综合体和老旧厂房改造深化设计方案已完成,正在报请上规委会。艺术家工作室主体建设已完成。 |
28 | 房 县 | 青峰大裂谷提档升级项目 | 消费聚焦型 | 房县 青峰镇 | 新建游客中心、停车场、景区大门等设施,完善景区标识标牌、绿化、漂道等工程,打造运动营地、民宿公社、自然教育基地等项目。 | 2019年6月 | 2023年6月 | 15000 | 9000 | 5000 | 已完成了游客中心、停车场、景区大门、漂道等设施,漂流项目正在进行安全评估中。 |
29 | 房 县 | 白鹤湾田园综合体项目 | 消费聚焦型 | 房县 军店镇 | 景区核心区面积3200亩,分三期开发:一期重点完善景区内基础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打造景观节点,新建农家乐、民宿小木屋、网红桥、沙滩泳池、休闲观赏台等项目;二期实施水系景观改造,沿河岸建成600亩生态观光采摘园;第三期进一步丰富景区内娱乐休闲推广,积极融入军店老街旅游的发展。 | 2019年7月 | 2023年12月 | 16000 | 12000 | 4000 | 第二期工程已完成。 |
30 | 房 县 | 三海游乐园项目 | 美好生活型 | 房县 城关镇 | 项目位于城关镇三海村与炳公村交界地带,庐陵王酒庄对面,占地面积300亩。重点开发飞鸾逐月、城堡历险记、水帘洞等46个游乐项目,打造集游乐、观光、餐饮于一体的大型亲子乐园。 | 2023年6月 | 2025年12月 | 104000 | 20000 | 签订框架协议,计划2023年开工建设。 | |
31 | 房 县 | 中华诗经文化全景演艺项目 | 消费聚焦型 | 房县 城关镇 | 本项目总用地面积70309平方米,新建诗经大剧院面积13000平方米,水体面积30414平方米,绿化面积16620平方米,场地铺装12000平方米。招引文化产业公司,打造“中华诗经文化全景演艺歌舞剧”,配套诗经大剧院装修、设备、道具及项目品牌授权、策划、创作、制作,结合西关印象一期街区制作巡演节目等。 | 2023年7月 | 2025年7月 | 42000 | 2000 | 项目立项已批复。 | |
32 | 房 县 | 房县奥体中心PPP项目 | 文化地标型 | 房县 城关镇 | 总建筑面积约13万平方米,其中体育场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体育馆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游泳馆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室外配套用房500平方米,建设体育生态公园、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及其他配套设施等。 | 2023年3月 | 2025年5月 | 80000 | 2000 | 已完成了前期的科研、立项,进入社会资本方招标阶段。 | |
33 | 竹 山 县 | 五福龙井农旅融合项目 | 美好生活型 | 竹山县宝丰镇 | 项目总占地面积1200亩。依托龙井—韩溪河生态休闲景观,以发展现代智慧农业和休闲观光旅游产业,打造集大棚种植、旅游观光、田园采摘等多功能产业为一体的农旅融合示范园。计划新建智能化玻璃温室1栋、采摘联栋温室3栋、种植联栋温室3栋、装配式保温拱棚4栋、控制及分拣物流中心2栋。配套完善游步道、旅游厕所、生态停车场、标识系统等设施,新建民俗婚宴园,开发农业采摘、观光、研学、国防教育等体验消费产品。 | 2023年3月 | 2023年12月 | 20000 | 8000 | 5000 | 已建成农智园、农耕园、农研园、游客中心等。 |
34 | 竹 山 县 | 西关文旅老街项目 | 文化地标型 | 竹山县 城关镇 | 项目总用地88723.6平方米,主要建设有书画院、火神庙、进士院等文化设施,总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配套完成水、电、路、气、综合管廊、绿化、亮化、景观等基础工程设施。对西关街、县门街等棚户区范围县城老街进行恢复性建设,打造宜旅宜购的商旅文化老街。 | 2023年2月 | 2025年11月 | 200000 | 30000 | 已签订协议,正在规划设计,计划2023年开工建设。 | |
35 | 竹 山 县 | 潘口乡轻土坝文旅项目 | 美好生活型 | 竹山县 潘口乡 | 项目占地300亩,主要建设生态停车场、游客集散中心、餐饮购物区、休闲娱乐区等商业街区,计划打造集文化旅游、健康养生、智慧医疗于一体的文旅康养项目。 | 2023年4月 | 2025年12月 | 100000 | 10000 | 已签订协议,正在规划设计,计划2023年开工建设。 | |
36 | 竹 山 县 | 堵河风景廊道 | 串珠成链型 | 竹山县 柳林乡 | 修建竹山洪坪至竹山垭子(大九湖)282省道,项目全长规划42.64公里,路线起点位于义渡坪,与283省道平面交叉,途经洪坪村、民主村、墨池垭、顺水坪村等地,止于与神农架林区交界的竹山垭子(大九湖)。沿线布局新建绿化风景景观。 | 2023年2月 | 2024年12月 | 86900 | 30000 | 积极进行项目前期报批工作。 | |
37 | 竹 山 县 | 九华山森林康养建设项目 | 建设提升型 | 竹山县 上庸镇 | 主要建设康养中心15000平方米,游客接待中心6000平方米,停车场10000平方米,宾馆12000平方米,动植物科普馆2000平方米,瞭望塔9层50米,观景台10个,珍稀植物园1个,配套供水工程、游客体验中心、交通基础设施、空中栈道、游步道等。 | 2023年2月 | 2025年12月 | 38000 | 7000 | 已经完成可研、初设及用地批复。 | |
38 | 竹 山 县 | 竹山县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项目(一期) | 建设提升型 | 竹山县宝丰镇、麻家渡镇、擂鼓镇、柳林乡 | 项目主要完成女娲山、神农洞、铜鼓峡等4个景区的提档升级,主要进行游客服务中心建设、景区节点打造、智慧景区建设、智慧农业观光基地建设、研学、露营基地建设、景区安全设施建设,配套完成景区内给排水、园区生态修复等。 | 2023年6月 | 2025年6月 | 80000 | 500 | 已完成项目立项,正在依法依规推进 | |
39 | 竹 溪 县 | 竹溪县桃花岛夯土小镇提档升级(二期)项目 | 消费聚焦型 | 竹溪县水坪镇 | 按照4A级以上景区标准,对游客中心、停车场、旅游厕所、旅游标识系统进行提档升级,新规划建设帐篷酒店、水上及儿童游乐项目、小水电展览馆项目和家文化中心,力争打造农旅融合示范区。 | 2019年1月 | 2023年12月 | 75000 | 56000 | 19000 | 正在对景区内停车场、游步道等基础设施进行提档升级,逐步完善旅游商品开发、非遗项目展示等建设内容。 |
40 | 竹 溪 县 | 竹溪县西关街商贸文旅一条街 | 文化地标型 | 竹溪县城关镇 | 新建商业步行街,装修沿河休闲街区、特色美食街区、茶叶中药材街区、文化演艺展示区;配套完善道路、给排水、消防燃气管网等基础设施;对内外街商铺外立面升级改造,内街景观实施亮化绿化工程。 | 2019年1月 | 2023年12月 | 50000 | 48000 | 2000 | 商业街主体建设已完成90%,计划2023年全面竣工后招商入驻。 |
41 | 竹 溪 县 | 乐游游农旅康养综合开发项目 | 助力共富型 | 竹溪县鄂坪乡 | 新建占地2000平方米的游客接待中心、新建占地800平方米农副产品销售展示区、新建占地7000平方米的康养中心一处、新建占地1100平方米的培训及会议中心、新建14公里的旅游观光景廊及游步道、新建200米长的空中绳索滑道、新建空中观光索道、3D玻璃栈道、中小学生户外研学基地、户外写生及婚纱摄影基地等。 | 2022年1月 | 2024年6月 | 21540 | 5000 | 5000 | 景区大门城墙、游客接待中心一楼已建设完成;景区生态修复及配套设施基本完工;修建游步道6.7公里、河道景观3公里、夯土厕所3所、龙文化展示馆1所、瀑布悬崖钢木栈道200米、景观湖1座、皇木谷码头3个、生态停车场97个、餐饮中心2000平方米、生态广场17000平方米,景区绿化、亮化工程正在同步实施,种植茶叶1000亩。 |
42 | 竹 溪 县 | 竹溪欢乐谷项目 | 消费聚焦型 | 竹溪县 水坪镇 | 拟建设欢乐水世界、游乐园、研学拓展训练基地,配套旅游商业区、餐饮购物区和管理服务区等设施,打造游乐、研学为一体的商旅综合体。 | 2023年1月 | 2024年12月 | 16000 | 11000 | 目前正在开展规划设计和绘测工作,计划2023年3月开工建设。 | |
43 | 竹 溪 县 | 竹溪县龙王垭康养旅游度假区 | 文化地标型 | 竹溪县城关镇 | 项目依托湖北龙王垭茶业有限公司的万亩茶园打造茶文化旅游区、天泉山庄餐饮住宿旅游区和龙洞景区。开发建设茶文化博物馆、游客接待中心,国际漆艺村,配套建设地下停车场、旅游厕所等基础设施。力争建成生态优美、业态富集、全国知名的特色茶旅融合旅游区。 | 2017年1月 | 2025年12月 | 13200 | 4600 | 2000 | 已完成游客接待中心、配套文化广场及其附属工程;预计2023年4月前完成游客接待中心主体建设验收,2023年8月前完成配套文化广场及其附属工程建设,2023年12前完成民宿一条街及专用停车场前期场地平整及基础设施建设。 |
44 | 茅 箭 区 | 十堰名片新地标及文体旅游产业园 | 文化地标型 | 茅箭区五堰街道 | 整体开发五堰燕林小区区域,打造十堰新地标,拟入驻网红餐饮、轻奢零售及服务业、文创旅游、新经济、青年协会总部经济等业态。 | 2020年6月 | 2023年12月 | 18000 | 16500 | 1500 | 五堰燕林小区区域整体开发已完成,网红餐饮、轻奢零售及服务业、文创旅游、新经济、青年协会总部经济等业态已入驻50%。 |
45 | 茅 箭 区 | 十堰爱唯航空运动公园 | 文化地标型 | 茅箭区 二堰街道 | 拟在火车站北广场建成一个集航空运动、飞行模拟、飞机餐厅、航空主题创客空间、航空文创产品开发、航空科普研学基地、航空职业培训、网红旅游目的地为一体的大型城市IP。 | 2023年10月 | 2024年12月 | 15000 | 5000 | 正在准备签订框架协议,计划2023年开工建设。 | |
46 | 张 湾 区 | 欢乐世界 | 美好生活型 | 张湾区车城街道 | 总占地面积4500亩,主要建设特色水镇、摩天轮、过山车等大型游乐园,以及海洋乐园、度假酒店、城市森林公园、城市湿地公园、生态养老居住区等,建成集生态观光、休闲度假、民俗体验、休闲娱乐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项目。 | 2019年1月 | 2025年12月 | 500000 | 66100 | 20000 | 目前已完成发展大道空间品质提升工程约2公里(文旅城路段两侧),发展大道北侧地下旅游通道已完成,调头立交主体工程已完成40%;完成岩洞沟水库库底清淤约30万方,完成环库约500米岸线治理示范段施工;完成发展大道北侧欢乐世界范围内约5公里山体游步道施工;燃气迁改施工已完成,管道正常运行中。 |
47 | 张 湾 区 | 东风汽车博物馆(一期A区) | 文化地标型 | 张湾区东风四一厂 | 利用四一厂购置资产,建设东风汽车博物馆一期工程,包括展陈馆、历史文化精神主馆、体验装车馆、运动健身馆等等。 | 2022年12月 | 2023年12月 | 46000 | 6000 | 40000 | 实物调查、房产评估、土地收储、土地资产评估、规划设计征集方案、展陈征集文件、展陈概念设计方案评审活动、项目AB区测绘及分割手续等工作已完成;招标代理机构和监理公司已确定;合资公司财务管理办法已审议通过;十堰东博建设运营有限公司首期6000万资金已到位,二期资金东风集团7000万元资金已到帐,城控集团资金正在抓紧筹措中;开工仪式已完成。目前正在推进:建筑施工图设计中;先导工程拆除中;推进展陈机构优化设计方案;推进东风设计院与展陈机构有关协议确认,讨论展陈有关交付内容;审定转让协议文本;办理不动产权证等工作。 |
48 | 张 湾 区 | 奥体文旅体商业综合体 | 消费聚焦型 | 奥体中心 | 总建筑面积约204783.67平方米,其中:体育功能场馆面积约70224.92平方米、商业功能建筑面积约87564.73平方米,围绕赛事会展、文化演艺、旅游集散、研学旅行、沉浸商业五大板块进行业态布局,打造文旅体商业综合体 | 2023年4月 | 2024年6月 | 20000 | 15000 | 正在进行方案设计。 | |
48 | 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 | 榔梅溪谷 | 助力共富型 | 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太极湖办事处 | 项目占地约1400亩,涉及龙王沟村、寨沟村、南沟村三个村,建设武当山文化康养休闲胜地,打造三个旅游目的地,康养度假目的地、道文化体验度假目的地、民宿雅集目的地。将养生、康养、美食、精品民宿、国学推广、武术、道医、道文化推广等业态融入到其中。 | 2021年4月 | 2025年12月 | 150000 | 12000 | 20000 | 已完成龙王沟村部分民房修建及道路基础、部分基础设施建设。“师傅的山”民宿已对外营业。 |
49 | 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 | 武当山五龙宫景区建设项目 | 文化地标型 | 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景区办事处 | 以五龙景区为核心,建设以观光游览、文化探源、休闲体验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景区。景区内规划建设旅游集散中心、演艺剧场、度假酒店、高端民宿、非遗中心等项目,同武当山核心景区相呼应,形成多层次的游览格局。 | 2023年4月 | 2025年12月 | 500000 | 20000 | 已签订合作协议,完成一期选址及策划规划工作。曲江管理团队已于2022年6月进驻武当山开展前期工作,正在制定合资公司架构、管理制度等,已向共管帐户打款3000万元,待首笔增资价款全部到位,即可办理工商变更手续。前期策划规划正在积极推进中。 | |
50 | 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 | 《武当一梦》演艺项目 | 消费聚焦型 | 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太极湖办事处 | 占地150亩,以武当文化为内核,通过IP演艺、现代科技、数字化赋能等手段,建设沉浸式演艺剧场、武当国乐盛典两个中心,打造“荣耀武当”、“再现武当”、“大话武当”、“穿越武当”、“传奇武当”五大板地,构建具有武当特色、引领文旅市场的沉浸式演艺主题公园。 | 2023年1月 | 2025年9月 | 100000 | 30000 | 已开工,正在进行主题工程建设。 | |
51 | 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 | 太极湖新区夜游建设项目 | 美好生活型 | 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太极湖办事处 | 项目以武当山文化为IP,利用声光电灯光秀等科技手段,以新区沿湖区域为景区,开发夜景、夜市、夜宿、夜游、夜购、夜娱、夜演等业态,策划运营沉浸式新区夜游综合体,打造全国夜游经济新标杆及十堰市城市会客厅。 | 2023年1月 | 2024年10月 | 60000 | 10000 | 正在进行项目规划。 |
附件4
十堰市文化旅游龙头企业培育库
单位:亿元
序号 | 企业名称 | 县市区 | 营业收入 | 培育措施 | ||||
2021 | 2022 | 2023 | 2024 | 2025 | ||||
一、10亿级企业(1家) | ||||||||
1 | 十堰文旅体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 茅箭区 | - | 0.06 | 3 | 6 | 10 | 整合资源,招商引资 |
二、5亿级企业(4家) | ||||||||
1 | 十堰市亚新文化集团 | 张湾区 | 1.395 | 2.13 | 3 | 3.9 | 5 | 整合资源,多元经营 |
2 | 十堰市安丰利源石材股份有限公司 | 郧阳区 | 1.26 | 0.92 | 1.47 | 2 | 5 | 扩大规模,增加业务收入 |
3 | 汉江绿谷集团(十堰)股份有限公司 | 郧阳区 | 0.85 | 0.94 | 1.31 | 2 | 5 | 丰富产品业态,提升品质 |
4 | 十堰聚鑫文旅集团有限公司 | 郧阳区 | - | - | 3 | 4 | 5 | 服务协调,加快项目建设 |
三、3亿级企业(1家) | ||||||||
1 | 武当山文化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 武当山 | 2.29 | 2.49 | 2.6 | 3 | 3.5 | 整合资源,招商引资 |
四、1亿级企业(7家) | ||||||||
1 | 武当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 | 武当山 | 1.10 | 0.60 | 1.6 | 1.8 | 2 | 招商引资,盘活存量资产 |
2 | 湖北武当山太和索道有限公司 | 武当山 | 0.9 | 0.6 | 1.2 | 1.5 | 2 | 整合资源,扩大宣传 |
3 | 十堰日报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 茅箭区 | 0.85 | 0.99 | 1.02 | 0.8 | 2 | 整合资源,多元经营 |
4 | 十堰市宇翔生态农场开发有限公司 | 郧阳区 | 0.46 | 0.68 | 0.92 | 1.36 | 2 | 丰富产品业态,扩大宣传 |
5 | 湖北众旺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 张湾区 | 0.61 | 0.54 | 0.65 | 0.8 | 1 | 创新产品,扩大宣传 |
6 | 湖北子胥湖农业嘉年华主题乐园 有限公司 | 郧阳区 | 0.26 | 0.27 | 0.42 | 0.65 | 1.1 | 丰富产品业态,创新宣传 |
7 | 竹山县华周壹兰珠宝营销有限公司 | 竹山县 | 0.22 | 0.45 | 0.55 | 0.75 | 1 | 政策支持,活动合作 |
附件5
十堰市生态文旅康养产业专家库名单
序号 | 专家姓名 | 性别 | 工作单位 | 职务(职称) | 备注 |
1 | 桑祖南 | 男 | 武汉大学 | 教授 | |
2 | 邓爱民 | 男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教授 | |
3 | 熊剑平 | 男 | 湖北大学 | 教授 | |
4 | 张立明 | 男 | 湖北大学 | 教授 | |
5 | 袁俊 | 男 | 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 | 教授 | |
6 | 肖俊涛 | 男 |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 十堰发展战略研究院负责人、教授 | |
7 | 王道国 | 男 | 汉江师范学院 |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院长、教授 | |
8 | 任政 | 男 |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 |
9 | 苗红涛 | 男 | 上海奇创旅游集团 | 规划总监 | |
10 | 李忠 | 男 | 华高莱斯国际地产顾问(北京)有限公司 | 董事长、总经理 | |
11 | 李华山 | 男 | 十堰市旅游文化研究会 | 会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