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十堰市突破性发展绿色食品饮料产业三年行动(2023-2025)方案的通知

索引号
000014349/2023-23318
文件类型
通知
发文单位
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文字号
十政办发〔2023〕8号
发布日期
2023年05月16日 17:14:42
效力状态
有效
主题分类
食品药品监管

十政办发〔2023〕8号

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十堰市突破性发展绿色食品饮料产业三年行动(2023-2025)方案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部门:

《十堰市突破性发展绿色食品饮料产业三年行动(2023-2025)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2023年5月7日

十堰市突破性发展绿色食品饮料产业三年行动(2023-2025)方案

为加快我市绿色食品饮料产业发展,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助力乡村振兴和农业强市建设,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绿色发展和全产业链开发理念,按照“调结构、转方式、提质量、增效益”的基本思路,加快构建绿色高效的特色产业生产体系、加工体系和市场体系,通过“做强优势产业、壮大潜力产业、提升传统产业”,推动产业龙头做大、加工升级、品牌做响、产业融合,为建设全省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和现代农业强市作出积极贡献。

(二)发展目标。

——到2025年,十堰市整体创建成为国家优质农产品生产重点市,其中创建全国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15个以上、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6个以上、全国有机农产品基地3个以上。

——到2025年,饮料、渔业、食用菌、中药材、茶叶、水果、木本油料、黄酒等重点产业各培育1个地方特色明显、市场知名度高、带动能力强的区域公用品牌。全市有效使用绿色食品品牌120个以上,有机产品品牌40个以上,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30个以上。

——到2025年,全市从事绿色食品饮料产业的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分别达到2家、80家和250家以上;绿色食品饮料综合产值突破1000亿元,其中加工产值突破700亿元,把我市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绿色食品饮料加工优势区。

二、突破性发展重点领域

(一)做强优势产业

1.饮料。立足“中国好水”品牌,围绕打造“十堰造”国民级饮用水产业集群,科学规划全市饮料产业布局,深度开发丹江口水库、黄龙滩水库等汉江流域优质淡水资源,整体布局以纯净水为主,以茶饮、果蔬、碳酸、风味、植物饮料为辅,支持农夫山泉、VOSS矿泉水提能增效,积极引进法国达能、可口可乐等国内外知名水企,加快丹江口市武当山水项目、北京一轻食品产业园项目建设,推动华润怡宝等一批在谈项目尽早落地。酒精饮料要充分结合武当文化、黄酒文化,重点发展特色黄酒、白酒、啤酒和果酒类饮品,支持梨花村酒业、忠和酒业、武当酒业、庐陵王黄酒、天香黄酒、君王醉黄酒、真武酒业、耀荣木瓜、美尔滋黄酒、郧歌黄酒等企业扩能增产,推动燕京啤酒项目早日落地。引进一批灌装、包装等生产设备制造和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入驻,延长饮料产业链条。到2025年,全市饮料综合产值达到150亿元,其中软饮料总产量500万吨以上,综合产值80亿元,饮料酒5万千升以上,综合产值70亿元。

2.蔬菜及食用菌。利用食用菌、魔芋、高山蔬菜、山野菜、山竹笋、阳荷笋等优势特色资源,围绕初加工产品上档次、精深加工扩规模,提高加工转化率,支持蔬菜初加工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兴建蔬菜仓储和加工车间,重点开发净菜、切割菜、速冻蔬菜、腌制蔬菜、干制蔬菜、脱水蔬菜、预制菜等产品,大力开发魔芋面条、蔬菜膨化食品、美容蔬菜等功能蔬菜食品。高质量推进鄂西北(郧阳区、房县)香菇产业集群建设。支持昌欣公司、诚友(郧西)公司、富韬生物、神武山珍、天禾菌业、聚达食品、伏龙山珍、食宴三合、天河缘农业等企业扩大蔬菜和食用菌加工能力,开发即食食品、菜脯、菜酱、方便面料包等精深加工产品。到2025年,全市蔬菜及食用菌加工能力达到100万吨,综合产值335亿元以上,其中加工产值220亿元。

(二)壮大潜力产业——渔业

利用我市丰富的渔业资源,推广陆基设施渔业和大水面生态渔业等健康养殖模式,加大对鲟鱼、翘嘴鲌、鲈鱼、鳜鱼、虹鳟鱼、大鲵等特色水产养殖和水产品精深加工关键技术的支持。支持博奥食品、优优水产等加工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积极发展市场需要的水产食品加工和精深加工,重点发展冷冻或冷藏分割、切片、腌制、熏制等水产制品,支持鱼糜、风味鱼、鱼罐头、鱼调味品等便携、即食休闲预制品发展。加快郧阳区鲟鱼谷产业园、丹江口市中联智科渔光互补产业项目建设,尽早投产。推动水产品产地批发市场、交易中心、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构建现代化水产流通体系。到2025年全市水产品产量达到15万吨,综合产值达到70亿元,其中加工产值达到24亿元。

(三)提升传统产业

1.优质粮油。利用丰富而独特的薯类、豆杂粮、特色稻米等资源优势,大力开发以红薯为主的淀粉及其精深加工产品,支持鄂鲁淀粉公司扩大加工规模,引进工艺设备,提高加工能力,开发红薯系列产品。支持双竹生态食品、鸿大粮油、鼎元米业、秦巴金玉米、谷利粮油等特色粮食加工企业通过技术升级和规模扩张,开发生态功能食品。大力发展木本油料加工,利用现有的油茶、油橄榄、核桃等资源,支持鑫榄源公司、五龙河食品、兴源生等现有加工企业扩大规模,提质降耗,增强产品竞争力。引进有实力的知名企业来我市投资木本油料精深加工,重点开发特种油、专用油,积极发展油脂系列产品。到2025年,全市优质粮油综合产值达到137亿元,其中加工产值达到88亿元。

2.茶叶。利用我市茶叶内含物丰富、有机茶特点突出的优势,巩固名优高档绿茶加工,大力发展优质普通绿茶,扩大红茶、黑茶、茶工艺品、茶食品、茶多酚等茶产品加工规模,积极开发附加值高的终端产品,提高茶叶资源综合利用率和附加值。支持竹房百公里茶叶长廊建设,加快武当山茶品牌联盟组建,支持龙王垭茶业、圣水公司、竹溪贡茶、武当道茶集团、星梦茶业、丹鼎茶业等茶叶龙头企业技术升级、扩规提能,扶持茶叶小型加工企业加快发展。到2025年,全市茶叶基地面积达到90万亩以上,以竹房百公里茶叶长廊为主的秦巴武当有机茶示范基地基本建成,全市茶产业综合产值达到126亿元,其中加工产值达到96亿元。

3.水果。重点建设丹江库区沿线柑桔产业带,突出水果大县、大乡(镇)建设,集中力量建设一批柑桔面积5万亩以上的专业乡(镇)。猕猴桃等小水果重点建设优质特色水果种植片区,建设集中连片、适度规模经营、面积5000亩以上的小水果产业专业乡(镇)。规划新建1个集水果种植、包装、贮藏、销售、加工全产业链于一体的水果产业园区,组建1个果业集团公司,实现年销售产值5亿元以上。大力发展果品饮料加工,加快推进丹江口市北京一轻食品产业园项目尽快投产,积极引进境外果汁加工大企业开发浓缩果汁、健康营养饮料等深加工产品。到2025年,全市水果加工能力达到5万吨,综合产值达到32亿元,其中加工产值达到12亿元。

4.中药材。发挥我市“华中药库”的天然优势,推进十堰市道地药材“一县一品”建设,有计划地扶持建设和完善一批建设标准高、示范带动性强的生态高效中药材生产示范基地,支持天圣药业、武当动物药业、云浩药业、赟天生物、陵州药业、清大药业、盘龙国瑞医药和三鑫生物等企业改建扩建、技术提升。扩大中药材饮片初加工能力,加大黄连、黄精、苍术、连翘、虎杖等中药材精深加工开发力度,大力发展以中药材为原料的保健药品、食用药膳等特色药品加工,加快推进竹溪县马应龙中药材产业链项目和雷允上中药材产业链项目、竹山县中药材产业园项目建设,积极抢占中药材深加工产品市场,把十堰“武当药谷”打响擦亮。到2025年,全市中药材总面积稳定在100万亩左右,人工种植面积达到60万亩以上,综合产值150亿元以上,其中加工产值107亿元以上。

三、突破性发展重点任务

(一)完善绿色生产体系

1.建设标准化原料基地。以创建全国优质农产品生产重点市为目标,坚持市场导向,促进农户生产、企业加工、客户营销和终端消费协同运作,积极开展全国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和全国有机农产品基地创建活动,增强供给侧对需求侧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一是根据产业基础、区域布局和发展优势,聚焦国计民生需求,建设一批规模化、集约化的稳产保供产品基地;二是聚焦绿色食品饮料产业加工需求,建设一批标准化、专业化的加工专用原料供给基地;三是聚焦高端市场需求,建设一批绿色、生态的优质绿色食品饮料原料基地。(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财政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农业机械服务中心、市蔬菜产业发展中心、市农科院,各县市区)

2.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围绕“两带一园”(竹房绿色有机农业产业带、汉江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带、城郊市郊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园)生态特色产业体系建设,实施主导产品提升行动计划,深耕食用菌、中药材、茶叶、水果、木本油料、黄酒等特色农业,打造“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加快构建县、乡(镇)、村层级分工明显、功能有机衔接的产业体系,引导农业产业向主产区、优势区、中心村、物流节点汇聚,形成一村带数村、多村连成片的发展格局,打造一批专业乡镇和产业强镇。加大竹房百公里有机茶长廊和汉江百里林果长廊建设,推进区域化规模经营,力争到2025年,我市茶叶、柑桔、食用菌等主要特色产业成为省级、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卫健委、市林业局、市蔬菜产业发展中心,各县市区)

3.加大优质种源供应。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力度,2023年底完成农作物、水产种质资源普查。建立市级农作物种质资源库,重点收集保护农业特色种质资源。加快新品种、特色种研发步伐,分产业、分区域建设种子(种苗)和水产良种繁育基地,在郧阳区、房县、郧西县等地建立食用菌菌种生产中心,在丹江口市、郧阳区、竹溪县分别建设油橄榄和漆树等木本油料繁育基地,在丹江口市建立柑桔苗木繁育基地,在房县建立猕猴桃、樱桃苗木繁育基地,在竹山县、竹溪县建立茶树苗木繁育基地。(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经信局、市卫健委、市林业局、市蔬菜产业发展中心、市农科院,各县市区)

(二)提升绿色加工水平

1.壮大企业规模。坚持以特招商、以商招商,扩大与国内外知名绿色食品饮料企业的交流合作,瞄准世界500强、全国500强、行业50强、上市公司等重点企业,招引一批产业链头部企业及上下游配套企业,力促落地一批带动强、质量高、效益好的重大项目,实现强链、补链、延链。大力支持本地龙头企业向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推进“个转企、小进规、规培强”,争创市级、省级、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重点培育一批涵盖生产、冷链、仓储、流通、营销和进出口等环节的预制菜示范企业,形成规模效应和带动效应。推进股权多元化,通过兼并重组、股份合作、资产转让等形式,支持组建龙头企业集团。全力支持“金种子”“银种子”企业上市。到2025年,全市绿色食品饮料产业至少培育6家年产值达10亿元以上企业,打造以领军企业为引擎、以省市级龙头企业为骨干、以小微企业为基础的农产品加工企业集群。(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发改委、市招商服务中心,各县市区)

2.支持科技创新。加快农业创新驱动,引导龙头企业围绕绿色食品饮料开发,进行设备升级改造、产品升级换代、先进技术开发应用等重点技改项目,提高企业产出能力。鼓励龙头企业根据市场变化趋势,与科研院校开展深度合作,联合建立研发机构,开展科技创新,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和新工艺,开发预制食品等高附加值产品,不断满足群众个性化、多元化消费需求。支持企业建立标准化的生产加工体系,逐步建立低碳、低耗、循环、高效的绿色加工技术体系,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支持龙头企业发展数字经济,推广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和5G等新技术,提升龙头企业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管理高效化、服务便捷化水平。(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经信局,各县市区)

3.加快园区建设。以农产品加工园区为纽带,完善园区基础设施,聚集现代生产要素,加快园区扩规升级,推进农产品加工业提质增效。加快重点园区建设,支持丹江口市农产品加工现代农业产业园、郧阳区农产品加工物流现代农业产业园、郧阳区食用菌现代农业产业园、郧西县七夕绿谷(食用菌)现代农业产业园、房县食用菌现代农业产业园、房县中药材现代农业产业园、竹山县茶叶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竹溪县龙王垭茶叶现代农业产业园等8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力争创建1家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培植农产品加工大县(市、区),支持郧阳区、丹江口市争创全省农产品加工大县,到2025年,规上农产品加工产值郧阳区突破150亿元,丹江口市突破120亿元。(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农业农村局,各县市区)

(三)拓宽绿色市场空间

1.打造知名品牌。充分利用“中国好水”水源地优势,在包装饮用水领域布局创建1个区域公用品牌。聚焦农业重点产业链建设,加快产业链联盟组建,每个产业链培育1个区域公用品牌,挖掘十堰文化资源,推动武当山、丹江口、诗经、七夕等文化元素融入品牌建设,将“武当山茶”“武当山珍”“武当蜜桔”“房县黄酒”等打造成为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具影响力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鼓励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将特色产业与生态涵养、文化传承相结合,发扬“工匠精神”,提品质、扩品类,支持优质绿色食品企业和产品参加全国性及区域性展会,多渠道开展品牌宣传推介,改造提升传统名优品牌,打造核心突出、兼具特色的企业品牌。支持企业挖掘地方特色,保护传统工艺,唱响一批“土字号”“乡字号”特色农产品品牌,申报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荆楚优品”,打造一批有特色、有认可度、有竞争力的产品品牌。加快制定完善品牌权益保护制度,严厉打击品牌侵权行为,维护品牌信誉和形象。(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商务局、市卫健委、市林业局、市蔬菜产业发展中心,各县市区)

2.着力开拓市场。全方位宣传十堰水资源、水故事、水文化,谋划组织举办中国(十堰)水都饮料文化节等活动,争取将十堰地产包装饮用水等饮料纳入全国“两会”、体育赛事等大型活动指定用水,千方百计把十堰优质健康水推向全国、走向世界。鼓励企业参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引导龙头企业走出去,开拓新兴消费市场。加大食用菌、茶叶、柑桔等优势特色农产品出口创汇力度,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支持企业在武汉、北京等国内大中城市开设区域公用品牌形象加盟店,加强与北京等南水北调中心受水区经济技术合作,推动与京津冀等地农超对接,提升十堰绿色食品饮料产品市场知名度和占有率。围绕建立健全农产品现代高效流通体系,支持企业新建产后预冷、贮藏保鲜、分级包装等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在城区培育1-3家市场规模大、辐射力强、具备区域性集散功能的专业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加大中央、省内外主流媒体宣传推介力度,鼓励企业入驻天猫、京东、拼多多等大型电商平台,通过抖音、快手、小红书等自媒体平台开展直播带货和短视频营销。(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经信局、市发改委、市卫健委、市林业局、市蔬菜产业发展中心,各县市区)

3.推进三产融合。打好“南水北调牌”,依托武当山旅游品牌和丹江口水库及汉江、堵河、天河等主要水系,围绕建设中国水源生态休闲基地目标,构建山水人文相融,产景城乡共兴的山水公园系统。唱响“有机生态牌”,建设一批茶叶、柑桔、香菇、橄榄油、黄酒等特色小镇,引导经营主体以加工流通带动业态融合,发展中央厨房等业态。以功能拓展带动业态融合,推进农业与文化、旅游、教育、康养等产业融合,发展创意农业、功能农业。以信息技术带动业态融合,促进农业与信息产业融合,发展数字农业、智慧农业等。(责任单位:市文化和旅游局、市经信局、市教育局、市卫健委、市农业农村局、市行政审批局,各县市区)

(四)优化绿色产业服务

1.提升技术服务。实施重点关键技术攻关“揭榜挂帅”制度,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发挥“土专家”作用,聚焦关键品种、关键技术、关键工艺,遴选一批重大科技课题组织攻关,破解制约我市绿色食品饮料产业开发的技术“瓶颈”。深化“产学研用”结合,加快推进农业科研院所与龙头企业深度合作,以绿色食品饮料加工关键环节和瓶颈制约为重点,建设产业发展研究院、重点实验室、技术研究中心,建立产学研科技成果转化机制,联合攻关一批农业科技项目,研发一批适销对路新产品,用科技为农业赋能。(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科技局、市农业机械服务中心、市农科院,各县市区)

2.强化人才支撑。加强绿色食品饮料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通过挂职兼职、项目合作、联合攻关等方式,引进一批学术水平高、急需紧缺的高端人才。主要依托市内高等院校、中职院校和科研机构加大绿色食品饮料专业技术实用人才培养力度,积极开展专业知识和实用技能培训,建设一支具有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人才队伍。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引导各类人才积极参与绿色食品饮料产业发展,为绿色食品饮料产业提供人力资源保障。(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市教育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农科院,各县市区)

3.强化安全监管。不断完善绿色食品饮料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统筹推进公立和第三方检测机构建设,加强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完善全程追溯协作机制。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严格执行食品安全相关标准。深入推进绿色食品饮料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做好诚信培训和评价工作,强化企业诚信意识和主体责任意识。加强绿色食品饮料产业产品的质量检测和市场管理,定期对绿色食品饮料产品进行联合检查,维护绿色食品饮料产业品牌和消费者合法权益。(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公共检验检测中心,各县市区)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由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分别担任组长和副组长的十堰市绿色食品饮料产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农业农村局,具体负责绿色食品饮料产业综合协调、定期考核通报和日常工作。市发改、教育、科技、经信、财政、人社、金融、市场监管、商务等部门要结合各自职能为绿色食品饮料产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各县市区要参照市里做法,建立健全相应组织机构,理顺工作机制,明确职责分工,加强协调配合,确保绿色食品饮料产业各项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二)强化政策支持。切实落实《十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提振市场主体信心推动经济稳健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等市本级出台的支持产业发展的系列财政政策。探索建立绿色食品饮料产业基金,重点支持投资规模大、收入增长快、财政贡献突出、提供就业岗位多的骨干企业和重点项目。依托国有信贷担保公司,开发“绿色发展贷”专项担保贷款产品,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发挥财政资金的示范、引导、放大和撬动作用。引导金融机构提高农业贷款增幅,拓宽抵质押物范围,接受农业生产设备、运输工具、厂房抵押贷款,创新涉农信贷产品。鼓励开发农业全产业链保险险种,推进农业保险扩面、提标、增品。积极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贷直通车活动。

(三)强化检查督导。建立完善绿色食品饮料产业目标责任制和考核制,并将其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内容,层层分解目标责任,建立分级考核制度,确保目标任务落实到领导、到部门、到单位、到人头,重点措施落实到基地、到企业、到园区。加强检查督导,市里定期不定期组织专班,深入各地进行巡回检查,及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清单,督促问题整改。加强年终考核,对任务完成好的县市区,予以表彰奖励,对未能完成目标任务和问题整改不力的地方,予以通报批评。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全市上下共同关心,合力支持绿色食品饮料产业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附件:十堰市绿色食品饮料全产业链发展规划表

附件

十堰市绿色食品饮料全产业链发展规划表

单位:亿元


2022年

2023年

2024年

2025年

生产产值

加工产值

总产值

生产产值

加工产值

总产值

生产产值

加工产值

总产值

生产产值

加工产值

总产值

规上

规下

规上

规下

规上

规下

规上

规下


227 

202 

241 

670 

244 

246 

270 

760 

270 

300 

300 

870 

293 

366 

341 

1000 

一、饮料

0

45

29

74

0

62

31

93

0

85

36

121

0

110

40

150

1.软饮料


34 

1

35


45

1

46


60

1

61


78

2

80

2.饮料酒


11 

28

39


17

30

47


25

35

60


32

38

70

二、绿色食品

227 

157 

212 

596 

244 

184 

239 

667 

270 

215 

264 

749 

293 

256 

301 

850 

3.蔬菜及食用菌

99

72 

86

257 

105

80

94

279

110

86

104

300

115

100

120

335

4.渔业

16 

5 

1

22 

21

7

2

30

35

15

4

54

46

18

6

70

5.优质粮油

43 

21 

36 

100 

45 

25 

42 

112

47 

30 

45 

122

49 

37 

51 

137

6.茶叶

25

26 

40

91 

26

30

46

102

28

34

50

112

30

40

56

126

7.水果

17

0 

1

18 

18

2

2

22

19

5

3

27

20

8

4

32

8.中药材

27

34 

48

109 

29

40

53

122

31

45

58

134

33

53

64

150

责任编辑: 丁德
方针政策权威发布,网上问政快速回应,最新资讯随时掌握。
十堰发布
  • 欢迎关注十堰政府网官方微信“十堰发布”
  • ① 打开微信——发现——扫一扫,扫描左侧的微信二维码关注。
  • ② 打开微信——通讯录——右上角“添加”,搜索“十堰发布”“syfb0719”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