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水源地10条河流 | 滔河:滔滔一水红映绿

日期: 2022-12-08 15:21:00
来源: 十堰晚报

空中俯瞰郧阳区南化塘滔河水库,一库碧水似镜,青山环抱相依,美如画卷。图/记者 韩玉砚 通讯员 陈新才 陈治刚

河流档案

滔河,发源于陕西省商南县白鲁础乡白龙洞,由西北向东南流经陕西省商南县、湖北省郧阳区、河南省淅川县,在滔河乡滔河街注入丹江口库区。沿途河流深邃多峡谷,坡陡流急,水力资源丰富。滔河全长155.2公里,总流域面积1210平方公里。

滔河一路向东,山泽水润,为人们提供了一方沃土。图为滔河下游郧阳区谭山镇柴湾村漂亮的村居。

滔河从原商洛地区第一个苏维埃政府——白鲁础区苏维埃政府走来,关帝庙旁两间低矮的土屋,以及一座高耸巍峨的“前坡岭革命烈士纪念碑”,都在无声地诉说着发生在河边不寻常的历史。

漫山遍野的野菊花竞吐芬芳,将革命老区装点得格外美丽。站在郧阳区南化塘镇玉皇山顶上,在阵阵松涛声中,我们听到了历史的轰鸣,听到了脚下河水的呐喊。

突围,迂回;又迂回,又突围。

复沓的修辞,把滔河之诗写到巅峰,把中原突围之歌唱到高潮。

1932年11月5日,徐向前率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沿滔河逆流而上,从郧阳区南化塘入陕,转战赵川,顺滔河而上,休整于白鲁础,创建了白鲁础区苏维埃政府。

1946年6月26日,蒋介石公然撕毁停战协议,指挥国民党军队大举围攻中原解放区,由此挑起全面内战。中原突围战役就此拉开。中原军区遵照党中央的指示,在司令员李先念、政委郑位三、副司令员王震等率领下,兵分两路向南北突围。

同年7月17日拂晓,中原北路突围部队在鲍鱼岭、南化塘一带,遭遇号称“天下第一军”的国民党军胡宗南部第一军第一师的阻击。突围部队接连向玉皇山发起五六次冲锋均未成功,此时尾追之敌与增援之敌即将合围,形势万分危急。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李先念、郑位三火速来到前沿阵地,决定由三十七团担任主攻,拿下玉皇顶,杀出一条血路,掩护首脑机关和主力部队安全突围。三十七团向玉皇山主阵地发起冲锋,全团指战员端着刺刀向前冲,几百颗手榴弹密集投向敌阵,一直打到玉皇山顶寨外,压住了敌人火力,控制住山寨内的守敌。经过16个小时的激战,400多位革命烈士用大无畏的牺牲换来了战斗的胜利。

7月19日,突出重围的部队又在陕西省商南县赵川镇东面的前坡岭,与赵锡田部整编第三师第三旅、第二十旅第五十八团、五十九团一部正面遭遇,第四十五团奉命迅速赶到前坡岭。19日上午双方战斗打响,一直持续到20日凌晨,共打退敌人17次疯狂进攻,胜利完成掩护中原军区机关和北路突围部队安全通过的光荣任务。四十五团团长汪世才和600多名战士长眠在了这个山岭上,惨烈的战斗场景,伴随着滔河流向千古。

在海拔1000多米的玉皇山顶,斑驳的古树干上仍能看到当初激战留下的弹孔。它们见证了战斗的惨烈和解放军的英勇,也见证了历史的风卷云涌。

滔河浩荡,不仅润泽了广袤的土地,也培育出了丰富的物产。图为滔河上游郧阳区南化塘镇罗堰村村民晾晒野菊花。

南化塘革命烈士纪念碑巍然屹立,直冲云霄。

在中原突围中,共产党人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战的爱国主义精神,顽强进取、百折不挠的艰苦奋斗精神已随着滔河流进了广袤的大地上,融入到人民的精神血脉里。

遇山绕行,汇聚成浪,高处成瀑,低处成湖——这是一般的河流特征。

逢山开洞,遇涧架桥,进村解旱,入田灌溉——这是滔河呈现在世人面前的形态。

从滔河进入湖北境内的那一刻起,它就紧紧贴着人的脚步前行,穿过大山的腹地,蹚过山涧的水渠,用甘甜滋润着村庄的春夏秋冬,养育着稻田里的金色梦想,也让一代又一代的人们走出大山,走向远方。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南化塘镇青岩村的村民一凿一凿、一锹一锹地在悬崖上作业,凭着强大的信念和坚强的毅力凿出一条十几米长、3米高的穿山洞,不仅让当地彻底告别水患,还使被“截断”的河床全部变成良田。伫立于这条称为南化塘版“红旗渠”前,那斑驳的痕迹、铺满青苔的黑石头,写满了老区人民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奋斗精神。

如今,“红旗渠”已化为一枚神圣的精神徽章,镶嵌在滔河儿女心中。在新的征程上,这一精神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成为人们为了实现梦想而奋斗的不竭源泉。

从19岁起,邹桂芬就在南化塘镇罗堰教学点任教。学校前面有一条60米宽的河流,每到雨季或上游水电站放水时,河水暴涨,她就得背学生过河。35年来,为了山里孩子的求学路,邹桂芬数十万次背学生过河,背出了一身的风湿病。2020年,邹桂芬退休后又被学校返聘。为适应新的教学方式,邹桂芬拿出当年不服输的劲,学习网络知识,给学生直播上课。

24年,是人生中漫长而又宝贵的时光,南化塘镇滔河水库艄公曹道国把青春献给了库区3个村5000多名村民。他以船为家,用渡船铺就了人们回家的安全路;一诺千金,用信念点亮了希望之灯,他用累计渡运10多万人次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的成绩守护着库区的安全。

送一路信,做一路好事。邮递员侯强在邮路上一走就是30年,他将一个个邮件准确无误地送到老百姓手中,也将一份份爱心温暖地送到贫困学生和留守老人身边。71万公里、50余万份邮件见证了他的付出,也见证了他对这片土地的热爱。

滔河沿岸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

河流是大地的动脉,世世代代流淌。它滋润着万物的生长,见证了岁月的变迁,也启迪着未来的走向。

初冬时节,走进南化塘镇泉水养殖基地,清澈的泉水缓缓流入池塘,管理人员正在给鱼喂食,鱼儿们蜂拥而上溅起层层水花……近年来,该镇依托优质水资源建立起泉水鱼养殖,发展罗飞鱼、鲈鱼、翘嘴鲌的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养殖,目前已形成了繁殖、培育良种,商品养殖,综合加工系列基地。其种苗、成鱼供不应求,畅销鄂豫陕三省。

11月1日上午,还未到10点,滔河水库的巡逻员杜龙先已经驾着机动船沿库区转了一圈。“单趟需要一个多小时,每天两趟,有突发事件夜里也会出去。”杜龙先告诉记者,他的主要任务就是查看有没有非法捕鱼,保护一库清水。

滔河作为丹江口水库主要水源之一,在践行生态发展过程中,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郧阳区因地制宜,在滔河探索实施河长、警长、山长、路长、组长“五长”共治,对滔河流域实施岸上岸下系统治理。同时,大力实施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和污水管网建设工作,沿线3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由一级 B提升至一级 A,完成了污水处理厂截污管网敷设工作,累计新建截污管网14公里,河道沿线污水收集处理率达到90%以上。

打开水龙头,白花花的自来水喷涌而出,谭山镇徐家村徐六志现在已经习惯了这种有自来水用的生活。“以前都是靠天吃水,下雨时靠房顶接一点存在水窖里,不下雨就去十几公里外挑水。”

滔河用甘甜滋润着村庄的春夏秋冬,养育着农田里的丰收梦。

守着河流没水吃的历史已经过去。11月22日,记者在南化水厂施工现场看到,机器轰鸣,人头攒动。据现场负责人介绍,项目近期设计供水规模达2万吨/天,供水服务范围覆盖南化塘镇、谭山镇、梅铺镇、刘洞镇及白浪镇,服务近14万人,远期设计供水规模达3万吨/天,服务近17.5万人。据了解,南化水厂是郧阳区第一座以新一代自动化技术及信息技术为手段,实现生产、运行、维护、调度、服务等全方位、全过程、各环节自动化及信息化的水厂。该水厂取水、排泥、过滤、消毒等工艺过程均可实现自动化运行控制,水厂的水质、水量等各项参数均可实现在线监测。

滔河一路向东,山泽水润,植物茂盛,优越的自然环境为古生物的生活繁衍提供了一方沃土。从1975年在梅铺镇西寺沟口村发掘出的古猿人牙齿化石,到1997年在李家沟村发现的恐龙骨骼化石,足可以说明,远古时期汉水流域是非常适合古人猿与野生动物栖息与生活的地方,也证明了这里是人类文明最早的发祥地之一。

滔滔江水,润泽一方,造福一方百姓。站在位于梅铺镇的汉江鲟鱼谷产业园,160个直径约20米的养殖鱼池依次排开,总投资30亿元、占地面积3000亩的国内先进的鲟鱼养殖基地,即将满负荷投产。同时,渔光互补分布式太阳能光伏发电站,将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带动2000余名劳动力就业增收。

漫步于滔河两岸,鱼翔浅底、白鹭云集、天高水阔、游人如织,一条“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生态河、景观河正由蓝图变成现实。(文/记者 段吉雄 图/记者 陶德斌)

责任编辑: 段凌霄
方针政策权威发布,网上问政快速回应,最新资讯随时掌握。
十堰发布
  • 欢迎关注十堰政府网官方微信“十堰发布”
  • ① 打开微信——发现——扫一扫,扫描左侧的微信二维码关注。
  • ② 打开微信——通讯录——右上角“添加”,搜索“十堰发布”“syfb0719”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