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竹溪县城关镇后坝村三组的李爱兵,今年46岁,因年轻时的一次事故导致双手残疾,丧失了部分劳动能力,其母亲袁昌琴现年79岁,年老体弱,李爱兵一家在2014年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2016年,李爱兵经过艰苦奋斗和顽强拼搏,成功走出了一条脱贫致富路。
重燃生活斗志
1991年,18岁的李爱兵在河北石家庄打工时,双上肢被重度烧伤,后鉴定为二级残疾。伤愈出院后,李爱兵对生活失去了信心,靠在家门口打零工维持生计,日子一直过得捉襟见肘,有时甚至连给母亲买药的钱都拿不出。
2014年,国家开始实施精准扶贫工程,镇村领导及帮扶工作队多次到他家宣传讲解精准扶贫政策,针对他家实际情况,让他们母子二人享受了低保。但如何脱贫致富,帮扶干部首先想到的是让李爱兵树立起生活的信心,劝说他不要因为双手残疾就消沉下去。经过多次政策宣传及思想开导,李爱兵终于重拾信心,决定要靠自己的双手来挣钱养家。
创业不畏吃苦
2015年,结合自身实际与市场行情,在帮扶干部的指引下,李爱兵踏上了赴十堰回收废品的创业之路。他怀揣1000元钱在茅箭区武当路街办租了50平方米简易棚开始收废品,平时吃住都在简易棚里,省吃俭用贴补家用;每走一处把废品收拾完后,他总会把对方家里清理得干干净净后再走,始终秉承着先做人后做事的态度和人打交道。后来有了积蓄,他考了驾驶证后,分期买了一辆三轮车帮人拉货,他从不和人讨价还价,总是先把事儿办好,人家给多少钱他就收多少。慢慢地,主动留他电话号码的人也多了。在大伙眼里,虽然他是个残疾人,但是干起活来不输任何人。
创业过程中,他也遇到不少难处,帮扶干部经常打电话鼓励他遇到挫折不要气馁,有什么难题及时说出来,可以解决的一定帮助解决,使李爱兵有了更加坚定的信心和十足的底气。
不忘回馈社会
李爱兵凭借着不怕苦不怕累的干劲,走遍了十堰城区大街小巷,一分钱一分钱积累,生活逐渐有了起色。2017年2月,在和帮扶干部商量后,李爱兵决定扩大规模,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了 “爱兵回收部”,后来又租了200余平方米厂房、5000余平方米场地来扩大经营规模。目前,他的回收部有四辆三轮车、一台碎胶机。2018年,废品回收部年经营收入30余万元,纯利润达8万余元。
事业越做越大的同时,李爱兵一直记着在他困难时帮助过他的人,他现在厂里雇用了11名员工,其中有3名是贫困村民,这3人在他的指导下,已经可以独立开展业务,每月至少可挣6000元,其他的8名员工每月工资也不低于3000元。他经常对员工们说: “只要肯吃苦,把事情做好了,就一定能过上好日子。”
2017年,借着精准扶贫的政策东风,在镇村干部的帮忙协调下,李爱兵靠脱贫政策贷了8万元投入竹溪浪谷细雨农贸有限公司,2018年又贷了1.5万元投入后坝林松综合产业示范基地,2018年底享受入股分红5010元 ,加上废品回收经营收入,李爱兵家顺利实现了脱贫。
回忆起自己的致富经历,李爱兵说: “最感谢的还是党和政府的好政策,特别是帮扶干部在我最困难的时候给我的指导和鼓励,让我明白只有经过自己实实在在的努力,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通讯员 杨超 黄鹏飞)
方针政策权威发布,网上问政快速回应。
- 欢迎关注十堰政府网官方微信“十堰发布”。
- ① 打开微信——发现——扫一扫,扫描左侧的微信二维码关注。
- ② 打开微信——通讯录——右上角“添加”,搜索“十堰发布”或“syfb0719”关注。